走入韓國之心

發稿時間:2012/12/01
走入韓國之心
走入韓國之心
作者|江心靜 文、林存青 攝影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10/03

  作者Vicky(林存青)和Pinky(江心靜)踩著協力車,用緩慢的方式漫遊韓國,細細品味韓國的每一處風景,每一點人情,尤其特別就在地文化、歷史、風情做深入的研究,著墨許多韓國傳承千年的儒教思想及深厚的飲食文化,無論是與百歲大儒的書法文學交流,還是親身參與成年禮儀式,都顛覆一般我們對韓國光鮮亮麗的印象。

文章節錄

釜山,天寒地凍

  落日餘暉中,從日本博多港啟錨的山茶花號(Camellia Line),緩緩駛進釜山港。

  第一次造訪韓國走海路,大多數人出入的首爾反而是最後一站,由下而上的路線,從起點就顛覆了一般人認識韓國的途徑。這是一次「無飛行」的環中國海旅行,兩個臺灣女子,年輕時單車環球,步入中年,想要以最慢的速度,領略快速變遷的亞洲風貌,協力車加輪船,就成了這次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二○○七年夏末,從臺灣的基隆港搭飛龍號到日本沖繩、九州一路上來,逆時針方向走,縱貫韓國後,計畫從中國大陸天津往南,走小三通回臺灣。單車旅行最大好處是,大方向確定,路線可以隨心所欲,不必配合巴士或火車班次。

  中午一上船,就已進入了韓國,韓國文字、語言、料理,都像泡菜一樣刺激,進入陌生國度的緊張感又出現了,像東非大草原的草食動物一樣維持警戒,尋找生存之道。不料,下船後,推著協力車走進入境大廳,馬上引起大轟動……

  大廳燈火通明,滿載行李的協力車,兩人涼鞋及車褲的休閒打扮,像外星人一樣醒目,首次抵達一個國家引起這麼多人圍觀,指指點點,倉皇四顧,一句話都聽不懂,領悟到如魚得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回了,懂日語,熟悉日本文化,近二十年日本旅行經驗,讓前面的旅程左右逢源,現在,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沒時間多想,露出百分百笑容應付,嬌小靈活的存青,指著綁在協力車後面的旗子,比手畫腳用英文說明:「我們從臺灣來,騎腳踏車,先到日本,再到韓國,還要去中國大陸。」大部分人聽到「臺灣」一臉茫然,像是聽到已消失在地圖的神祕島嶼,後來途經很多地方也是一樣,每次自我介紹,韓國人反應總是令人灰心,最後才搞清楚,臺灣的韓文發音不是「Tai-wan」,而是「Daeman」,難怪被當作外星人──不過,這不是唯一的雞同鴨講。

  外星人的完美笑容逐漸凍僵,好奇人潮散去,剩下一個戴紳士圓帽穿格子襯衫外罩深藍毛衣的老先生。嚴肅的他默默陪我們到遊客中心,請年輕小姐代訂住宿,發現都是五星級飯店,價格昂貴,最便宜也要臺幣兩千元,開車還要一個小時,騎車至少要一天。看外面天色全暗,天寒地凍,一開始就遇到難題。

  這時,老先生和年輕小姐發生爭執,察言觀色,暗暗打上中文字幕:「這附近有便宜旅館,你告訴她們啊,不行啦,那太危險了。」僵持一會兒,小姐下定決心拿出一張影印紙,介紹一間走路十分鐘可到的平價旅館,只要臺幣一千元,離地鐵站也近,太好了,老先生勝利。

  從遊客中心到匯兌處換錢,老先生依然遠遠守候,就像一個貼身侍衛,換好錢,用手勢邀請他合影留念,結束一個轟轟烈烈的開始。

  按照地圖很快找到「太陽莊」旅館,不出所料,旅館位於碼頭的紅燈區,周圍都是愛情旅館,不死心又比價了幾間,俗麗誇張的裝潢散發濃厚的廉價香水和菸味,天花板還有奇怪鏡子,還是太陽莊實惠,房間也乾淨,是那種給出外人方便的家庭旅館。把協力車和大批行李安頓好,鬆了一口氣,輕裝出去熟悉環境,解除一下初來乍到的緊張感。

  低至十度左右的寒夜,在街頭巷尾探險,味覺是最靈敏的感應器。釜山不愧是韓國第一大港,整排都是海鮮店,香氣四溢,吸引吃宵夜喝酒的人潮,左顧右盼,我們這種純吃飯的,算是異類。平常精打細算的存青說:

  「點一個韓式麻辣螃蟹鍋吧,你愛吃的。」言下之意是慰勞我這個忠誠的「協力車乘客兼車夫」,在高消費的日本旅行,大多搭帳篷,餐風露宿。

  這幾年注重養生,飲食清淡多了,不像以前總是貪戀天下美食,不過,旅伴盛情,點滴在心。

  沒想到麻辣鍋的螃蟹又大又多,貨真價實,不只是點綴而已。而且,主餐附贈的小菜整整十二盤,琳琅滿目,還可以隨意添加,包括泡菜、涼拌蒟蒻、栗子、磨菇、煎蛋、南瓜、麻糬、火龍果等。最特別的是新鮮人參,第一次生吃人參,像白蘿蔔,咬起來脆脆的,有點苦。觀察別桌,不論人數多少,小菜都是十二盤,如果一個人來,難道也是滿漢全席嗎?

  以前只知道大白菜可以做泡菜,到韓國才發現所有的食材都可以變成Kimchi(泡菜的韓國發音),包括魷魚、秋刀魚、排骨、雞肉、各式蔬菜等,一開始不知如何下箸,因為存青的胃敏感,以前總是避開刺激性食物,從釜山上岸往北騎,簡直到了「辣味地獄」,舌頭只剩下一種感覺,差別是有點辣、辣、很辣、要特別小心的辣和怎麼有人受得了的辣。每餐吃完,總是看著存青「彷彿被擊倒在地」的臉色問:「還好嗎?」她點點頭又搖搖頭,有苦說不出。

  三年後再訪韓國,才知道因為氣候因素,北方泡菜清淡不辣,而溫暖的南方為了保存食物,泡菜又鹹又辣,也沒有湯汁。這次,從南往北走,算是「凡事從最難的開始,泡菜也要從最辣的開始」,在味覺魔鬼訓練中,艱難求生。

  還有一個問題,看不懂菜單,只好使出拿手絕招─到客人很多的餐廳,指著鄰桌菜色點菜,韓國點餐是點一樣主菜,其他都是免費附贈的小菜,有時八盤,有時十二盤。隔天,參觀釜山博物館後,走進人擠人的熱門餐廳,看每張桌上都是五花肉鐵鍋燒烤和五花肉湯,入境隨俗。小菜先上,泡菜、青辣椒、洋蔥、蒜頭、蔥、辣味青菜、辣椒醬還有甜辣醬,面面相覷,韓國人把調味料當菜吃嗎?

  等了很久,像是韓劇媽媽的女侍終於端來一個吱吱作響的鐵鍋,看我們拿著扁扁的鐵筷發呆,她以默劇表演:從鐵鍋夾起烤好的五花肉,用生菜包著吃,當然,調味料要多加一點才好吃,一分鐘表演完畢,昂首闊步,走了。看別人吃得津津有味,對於肥肉加刺激醬料的恐怖組合,實在難以下嚥,勉強吃了幾口,拚命喝湯。走出餐廳,看招牌上畫了一隻豬,原來畫豬是賣豬肉,畫麵是賣拉麵,畫雞是賣雞肉,多了一個韓國料理小常識。

  經過好幾天味覺探險,終於在慶州傳統市場,找到韓式壽司、黑輪、甜不辣和韓式豬腸等「不辣」的食物,暫時回到正常味覺,存青露出「跌倒又站起來的」表情津津有味的吃著。

  真正懂得韓國料理的精華,是在慶州最後一天……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