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發稿時間:2010/01/16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作者|史帝文‧李維特,史帝芬‧杜伯納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0/01/11

  作者上一本書《蘋果橘子經濟學》大賣,這本書是續集,想講上本書未提到或不清楚的概念,相較起來弱很多,但還算好看,主要仍是鼓勵大家用經濟學方法思考與解決問題,不論犯罪解決、產業發展、生活感情等各種問題,都可用經濟學方法處理。

  台灣近年有人提出生活經濟學概念,但這本書的說法不是在經濟學前面加上愛情或生活的所謂愛情經濟學或生活經濟學,而是提醒大家用正確的經濟方法思考問題,有趣的結果就會出來,不論社會政策、法律工具、解決犯罪,如果運用經濟學,答案一定會不同。

  就拿娼妓問題來說,若用經濟方式思考,利用統計觀察,就會發現懲罰妓女而不懲罰嫖客,等於懲罰商品勞務提供者而非懲罰消費者,將會使商品勞務提供減少,造成價格上漲,反而吸引更多人進來從事這一行,進而使問題變得更棘手。

  面對這種需求仍然存在的情形,用經濟方法解決比較是上策,就是同時懲罰供需雙方,包括對需求懲罰,歐洲有些地方就是開放用市場機制解決娼妓與嫖客的問題,透過雙邊合法化,交易的品質與價格比較可以掌控與管理,消費者有正常管道,可以避免犯罪問題,政府還可以有稅收,算是較皆大歡喜的解決方式之一。

  作者也引領大家思考一些令人費解、意想不到的問題,包括酒醉駕車比較危險,還是酒醉走路比較危險?化學療法的成效這麼差,為何仍然經常被採用?變性手術能幫助你提高薪資嗎?要讓讀者腦力激盪,激出創意新思考,讓問題能更合理的被解決。

文章節錄

  哎!暖化問題不在減碳而已。

  至少,這些新聞真是令人煩憂。

  《紐約時報》的一則報導說:「一些專家相信,人類正處於全球氣候不利的新型態開端,而我們對此尚未做好準備」,它引述氣候研究人員的話:「這種氣候變化對全世界的人們構成威脅」。

  《新聞週刊》(Newsweek)的一篇文章引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報告,警告氣候變遷:「將迫使全球必須調整經濟與社會型態」,還有更嚴重的:「政治領袖們會不會採取任何正面行動,以彌補氣候變遷,或甚至減輕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氣候學家對此抱持悲觀看法。」

  有頭腦的人,誰不憂懼全球暖化現象?

  但這些科學家說的並不是全球暖化現象,這些出刊於一九七○年代的文章,預測的是全球冷化(global cooling)的影響。

地球在發燒

  警報響起是因為,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八年,北半球地表平均溫度已經降了華式○‧五度(攝氏○‧二八度);此外,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二年,降雪量大增,美國的陽光照射量減少了一‧三%。《新聞週刊》的報導指出,氣溫降低的絕對值雖相當小,但是「已經將地球第六度帶向冰河時代的平均溫度。」

  在當時,人們的一大擔憂是害怕農業體制可能崩潰。在英國,氣溫降低已經使得農作物生長季節縮短了兩星期,《新聞週刊》的文章警告:「全球冷化可能導致悲慘的飢荒。」一些科學家提出促使氣溫上升的解方,例如:「用黑色煤灰覆蓋北極冰原,使它融化。」

  當然啦,到了現在,威脅變成了反方向,地球不再被認為變得太冷,而是變得太暖了;黑色煤灰不再是拯救我們的東西,而是變成了罪魁禍首。我們向空中排放了無盡的碳,這是我們為了取暖、涼快、交通和娛樂,而燃燒各式各樣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殘餘物。

  上述這些作為顯然把脆弱的地球變成了一座溫室,在空中形成一片化學帷幔,吸收並留住太陽的暖熱,阻止它逃回太空。「全球冷化」這個名詞站不住腳,在過去一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了華式一‧三度(攝氏○‧七度),這種暖化現象在最近加速了。

  「我們現在太傷害地球了,」知名的環境科學家詹姆斯‧羅夫洛克(James Lovelock)寫道:「致使地球可能升溫而回到五千五百萬年前的炙熱狀態,若果真如此,絕大多數人和我們的後代都將死亡。」

  基本上,氣候科學家的一項共識是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而且,他們愈來愈同意,人類活動是導致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人類影響氣候的方式並不一定很顯而易見。

  一般普遍認為,極大部分的溫室效應氣體是由汽車、卡車、飛機排放的;近年來,這種看法使得許多富有正義感的人們購買,豐田先驅(Prius)和其他品牌的油電混合動力車。但是,每當先驅油電混合車的車主開車前往雜貨超市時,她有可能抵消掉改開這種車款所減少的廢氣排放量效果──至少,若她購買肉品的話,就導致了這種抵消作用。

  怎麼說呢?因為牛、羊,以及其他反芻動物是惡劣的空氣汙染來源,牠們呼氣、放屁、打嗝,排出的糞便更會釋出甲烷,平均而言,甲烷導致的溫室效應,比汽車和人類釋出的二氧化碳導致的溫室效應高出二十五倍。在排放溫室效應氣體方面,世上的反芻動物該負的責任比整個交通運輸部門高出約五○%!

  就連鼓勵人們食用本地生產的食物──「吃在地」(locavore)運動,也幫不上忙。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員克里斯多夫‧韋伯(Christopher Weber)和史考特‧馬休斯(H. Scott Matthews)的一項近期研究發現,購買本地生產的食物其實反而導致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增加。為什麼?

  跟食物有關的氣體排放量中,有超過八成是發生在生產階段,大型農產的效率高於小型農產。在與食物相關的氣體排放量中,交通運輸僅占一一%,這當中,從生產者送貨給零售商的過程只占了四%。韋伯和馬休斯指出,最有幫助的方法是稍稍改變你的飲食:「每週把不到一天的卡路里攝取來源,從紅肉和乳製品改為雞肉、魚、蛋或蔬菜類,這麼做所能減少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比完全購買產自本地的食物所能減少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還要多。」

  你也可以少吃牛肉,改吃袋鼠肉,因為袋鼠放的屁不含甲烷。不過,試著想像為使美國人改吃「袋鼠堡」所需要的行銷宣導,再想想美國的牛農將多麼大力地遊說華府禁止進口袋鼠肉。所幸,有一群澳洲科學家從反方向來解決此問題,他們試圖複製袋鼠胃裡的消化菌,以便把它移植到牛的胃裡。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