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謀殺,以及生命的意義

發稿時間:2012/02/25
性、謀殺,以及生命的意義
性、謀殺,以及生命的意義
作者|道格拉斯.肯瑞克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1/12/26

  世界不同角落、階層的人,即使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生活經歷,往往仍發現彼此有許多共同之處,即使高高在上的成功政治人物或社會底層的市井小民,都有許多人性與心理上的共同特徵,這些共同特徵在人們的生活中代表著什麼意義?正是《性、謀殺,以及生命的意義》一書試圖解答的疑問。

  作者道格拉斯.肯瑞克任教亞歷桑那大學,專長社會心理學與演化心理學,經常在媒體發表文章,也曾受邀上歐普拉談話性電視節目談大眾心理現象。此書是他發表過的文章集結,分別從生活常見現象切入,再依據他曾經完成的研究心得,例如透過人們在選擇對象的性取捨傾向與普遍曾有殺人念頭的研究發現,為讀者解惑。

  他的研究發現,找不到對象且總覺得身邊人選不夠優的人,往往男性較重外貌,女性更重視權力地位而較容易對一般男人不滿意。另一研究發現人們比自己想像中更想殺人,滿臉微笑、青春洋溢的亞歷桑那大學生,高達76%男生與62%女生承認曾有殺人念頭,且男性較多曾想殺死陌生人,反映在現實上,男性殺人凶手確實多過女性,男性被害率也偏高,也解釋了犯罪心理學適用不同國家的跨文化性。

  書中質疑人們對性、殺人等想法如何相互聯結?與生活、工作、家庭、生涯選擇有何種關係?面對這些心理狀態,人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意義?作者未提供具體答案,卻指出兩項觀察。一是當前要找出答案已比過去更可能,原因是心理學、生物學、人類學跨界研究愈來愈多,提供更宏觀的角度理解生命,二是研究顯示所謂有意義的生命是看你能為別人奉獻什麼,這正是人類演化至今累積出來的共同特徵。

文章節錄

內文節錄

《性、謀殺,以及生命的意義:演化心理學家教你如何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歐吉桑偏愛妙齡啦啦隊

  我離開蒙大拿州大幾年後,曾在鳳凰城一個單身團體做過人際吸引力的演講,聽眾裡一名年紀稍長的女性問我,為什麼和她同年齡層的男性總喜歡圍著「年輕美眉」打轉,其他資深美女也異口同聲持相同看法,還給我一疊單身男女的報紙資料,其中許多男性登的廣告都自述年紀在四、五十歲之間,但想要徵求的對象卻是年輕得多的女性。

  我使勁把這堆報紙搬回家,拿給多年老友和同事瑞奇•基福(Rich Keefe)看。瑞奇和我是亞利桑那州大研究所的同學,當年我倆都在學習如何把行為學習原則應用在臨床心理學上。瑞奇和我一樣,認為心理學必須接受演化思想的洗禮。我們一起讀這些報上登的單身廣告,想知道女性聽眾的抱怨是否為真,如果是,演化觀點對此又作何解釋。

  先前已經有幾位社會學者由單身男女的廣告做了分析,注意到女性通常都希望交往的對象是年長幾歲的男性,而男性則想找比他們自己年輕幾歲的女人。這是社會心理學中所謂「相似吸引原則」(similarity-attraction principle—人通常喜歡像他們自己的朋友和伴侶)少數的例外。舉例而言,自由派猶太不吸菸的越野自行車友通常會找興趣和特性相同的伴侶,而不會和保守派的浸信會老菸槍哈雷騎士交往。早先的研究者以為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年齡方面的條件—年紀較長的男女會喜歡和年紀較長的同伴交往。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人在選擇伴侶時,對年齡的偏好違反了「相似吸引原則」,就責怪美國文化規範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比如社會學者哈瑞特•普萊瑟(Harriet Presser)就認為美國人自有一套「標準」,認為「做丈夫的應該在身心兩方面都比妻子高明,或至少看起來如此。他不只身材該比她高(才有比她高明的樣子),而且要年長一點(使他有時間受更高的教育或獲得更多的經驗)。」心理學家蕾蒂西亞•安•佩普盧(Leticia Anne Peplau)和社會學者史蒂芬•戈登(Steven Gordon)也循此思維有如下的說法:「美國文化在約會和婚姻方面,鼓勵兩性不對稱的關係」,比如「女性通常被告知要找長得比較高、年紀比較大……在事業上更成功的男性伴侶。」

  大約就在此時,茱莉•康納利(Julie Connelly)在《財星》雜誌上發表文章,以「戰利品妻子」(trophy wives)一詞,來形容年紀較長有權有勢的美國企業主管年輕貌美的第二任妻子。社會學者解釋這個現象時,把它歸因為現代美國文化,比如一位社會學者就說,戰利品妻子症候群主因是媒體上的文化印象,因為媒體把理想男人描寫成四十多或五十歲的成功商人,而理想女人則是二十至三十出頭的年輕女子。

  ……

  基福和我十分懷疑老男─少女組合的現象真的是美國文化的常態,或者是現代媒體印象的產物。我們認為它其實可以由放諸四海皆準的男女生理差異來解釋。首先,女性在四十多歲會經歷停經,生育力完全停止,而男性不會。另一方面,女性在二十多歲時繁殖力正旺,而男性認為女性誘人的特色,比如渾圓的臀部、豐滿的雙峰和柔軟光亮的頭髮,都是繁殖力的間接信號。對這種繁殖力信號與生俱來的強烈偏見,很容易說明年長男性對年輕女性的偏愛。另一方面,我們也懷疑女性追求的是能夠提供食物、保護及其他資源而間接對其子女有所貢獻的男性。只要男人能隨年歲增長累積資源和社會地位,就可以想見女性會喜歡年長的男性。

  ……

  我們的理論不只重新闡釋了現有的發現,而且也有可供測試的新含義。如果我們的想法是對的,男人要的是生殖力,那麼對年輕女性的偏好在非常年輕的男人身上就不明顯,這種趨勢只會顯現在年長男子身上。但要測試我們的想法,我們得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年齡的偏好。先前的學者只是把刊登求偶廣告各年齡的廣告主全都集在一起,然後宣稱男女兩性求偶有平均年齡的差異。我們則把這些廣告主區分為不同的年齡範疇來研究,結果發現一個更複雜的模式,不僅是男人希望找較年輕的女性,女性希望找較年長的男性而已,我們發現的模式基本上與社會科學對男女行為的標準解釋相矛盾。

  女性的喜好並不是問題:基福和我發現,女性的表現就如先前學者所描述的那樣,她們要找的是較年長的男性,而且她們終其一生都遵循這樣的通則。我們其實很驚訝地發現,即使是六十多歲的女性依舊偏愛年紀略長她們一點的男性,即使這個年紀可供選擇的男性對象實在很少。

  不過男人的偏好則依據其年齡而有大幅改變。按照社會期待,最年輕的男人雖然應該要找比他們年輕的女性才能有掌控優勢,但他們的興趣卻很廣泛,二十五歲的男子可能對年輕如二十或年長如三十的女性都有興趣。在稍後的研究中,我們發現青少年最容易受到比他們自己略長的女性吸引—大學年齡的女性,雖然他們明知這些女孩不會回應他們。而隨著男性年歲增長,這種喜歡他們同齡女性的偏好逐漸轉為較他們年輕的女性。四十五歲的男子對同齡的女性毫無興趣,而喜歡比他年輕五至十歲的女性,五十五歲的男人對年輕女性的興趣更加極端,以一九八○年代後期的取樣為例,聽貓王艾維斯•普利斯萊(Elvis Presley)長大的男性中意的是要去聽U2演唱會的女孩,而聽搖滾樂長大的同齡女性則對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年代的老男人有興趣。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