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往往把聲譽看得比生命重要,但社會進入網路時代後,一個人的聲譽容易被吹捧出來,要摧毀也易如反掌,這也牽涉到人們的隱私曝光問題,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知名法學教授丹尼爾‧沙勒夫因此寫了《隱私不保的年代》一書,探討未來若網路繼續蓬勃發展,對於人們的聲譽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並提出因應之道。
台灣近來發生阻擋救護車的「中指男」事件,要不是網路人肉搜索,這個人不一定會被揪出來或遭遇如萬夫所指的責難;此書一開始引用南韓實例,一個女子放任她的狗在捷運上大便,還斥責要她清理的乘客多管閒事,有乘客拍攝現場影片貼在部落格,因而大量被轉寄與瘋狂討論,這名女子雖出面道歉,但形象已受重創。
從近年這些三不五時發生的新聞事件,不難看出網路對人的聲譽的影響有多麼驚人。作者也從部落格探討到各種社群網站,再到媒體報導,讓讀者了解當前網路能夠發動的人肉搜索與累積的言論,數量龐大,而且速度非常快,也為人們帶來一個切身的問題,就是不論自己或別人的名聲,再也難以控制在自己手上。
作者分析指出,多數部落格與社群網站評論事情常不經查證,造成的結果往往是好的更好,壞的更壞,非常極端。前述新聞事件也顯示隱私權的界限該如何劃分仍然很模糊,中指男或狗屎女涉及的卑劣行為,應該依法報警處理,網友是否有權將他人的肖像在網路公布與流傳,則仍是缺乏討論的領域。
因此,作者主張部落格應比照主流媒體受到法律規範,刊載未查證的錯誤內容,且未能證明動機良善時,要受法律懲罰,社群網站也應鼓勵使用者更重視他人的隱私權,並為自己言論負起更嚴肅的責任。可是,在網路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的快速演變中,要制定合適的規範,仍有極大困難,書中強調,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得開始,以儘快建立人們使用網路媒體的法律規範。
文章節錄
《隱私不保的年代:網路的流言蜚語、人肉搜索、網路霸凌和私密窺探 The Future of Reputation: Gossip, Rumor, and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第一章導論:當狗屎登上黃金時段
所有的事情都始於實體空間──在南韓的地下鐵上。一個年輕女子的小狗在電車內大便。其他的乘客要求她清理,但是她要他們少管閒事。當這件事移到網路空間後變得更醜陋。
有個人照了她的相片並張貼在一個廣受歡迎的韓國部落格上。部落格是「Web log」的簡稱,是有關個人的生活或當日話題的線上實況報導。以下是另外一位部落客唐恩.朴對這件事的解釋:
幾小時內,她被貼上「狗屎女」的標籤,同時到處都是她的照片與諷刺的文章。幾天內,她的身分和過去都被揭露出來。要求有關她父母及親戚的資訊的聲音也開始零星出現,而人們開始從這隻狗、她背的袋子以及她的手錶辨認她。這些東西在原始的照片上都清晰可見。所有談及侵犯隱私的言論,全都遭到網友的高聲喝止……。他們對於這樣的行為最普遍的藉口是,這個女人不值得擁有隱私。
人們在整個網路上用這個女子的照片創作海報,把她的照片和其他許多不同的圖像接合在一起。這個狗屎女的故事很快地移轉到主流媒體上,進而變成南韓的國內新聞。結果,因為受不了大眾的羞辱和難堪,這個狗屎女從大學退學。
在美國並沒有人知道狗屎女的故事,直到唐恩.朴在他的部落格──唐恩.朴的日常習慣──提及為止。在「BoingBoing」部落格討論這個故事之後變得更加風行。每個月幾乎有一千萬人次造訪這個部落格──比許多報紙和雜誌的發行量還多。禍不旋踵,世界各地的報紙和網站也都在討論這個故事。
狗屎女的故事引起了在資訊時代有關網際網路、隱私、規範、生活等一些耐人尋味的問題。在多數人的書中,不收拾狗糞並不是什麼壞的行為,但是對她的過錯,這樣的反應,適當嗎?我們所有人可能都牽扯過粗魯的行為或微小的錯事,然而把狗屎女轉變成全球性臭名昭彰的惡人,是否太超過了呢?
狗屎女只不過是發生在整個網路上一個更大現象的其中一例而已。越來越多人在線上暴露有關他們自己和別人的個人資訊。現在我們不管到哪裡都能夠迅速擷取資訊與圖像,而且咔嗒一按滑鼠就可以和這個世界分享它們。某個你從未遇過的人,可以拍攝你的照片,並且張貼在網際網路上。或者某位你知之甚詳的人,可以同整個地球分享你珍惜的秘密。你的朋友或同事可能將有關你的謠言張貼在他們的部落格裡頭。你寄給別人的電子郵件能夠立即被轉寄而遍佈網路空間,接著到處被取笑和嘲弄。而你的孩子或許在網站上張貼有關他們個人隱私的訊息──或者他們的朋友或敵人暴露了你們家庭的秘密。這些片段的訊息將不會隨時間而消失,而且會立刻被任何好奇的人查明究竟。就像狗屎女,你會發現有關你散佈在網際網路上的照片和訊息,竟有如病毒一般。
這是一本有關在網路上自由流動的資訊是如何導致我們不自由的書。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資料的時代,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既美妙又可怕。網際網路在我們家裡似乎安置了一座無止境的圖書館;讓我們得以馬上和他人溝通;得以用人類前所未見的效率和力量來傳播訊息。資訊在網際網路上自由流動,提供了不可思議的嶄新機會,讓人表達他們自己與溝通。
然而網路卻存在另有一個陰暗面。當塑造名聲的實際行為,例如八卦及羞辱,轉移到網際網路上後便以顯著的方式進行改變。那些一度散播過的、被遺忘的、在地化的訊息,正轉變成永久的和可以搜尋的東西。諷刺的是,在未來,資訊的自由流動將會有侵蝕我們的自由之虞。
這些轉變,對人們控制他們的名聲以及他們想成為某種人的能力,擺出威脅的態勢。我們是否藉著使自己無法從過去的束縛、從八卦與錯誤的謠言的污跡中逃脫出來,而奴役自己呢?我們應該知道多少彼此的資訊呢?我們如何讓人們在網際網路上控制他們個人的資訊,而不會削減言論自由或壓制自由呢?
本書將瀏覽私人生活是如何被暴露,並檢查其可能造成的影響。人們有了全新的溝通方式,然而散播於線上的八卦、羞辱、謠言,有時候卻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我們是否應該做些什麼,以阻止私人的秘密暴露在網際網路上呢?我們能做任何事嗎?在書中,我將提出一個我們能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架構──藉著認識一個新而廣泛的隱私權概念以及藉著在隱私與言論自由之間達成一個更好的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