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發不出去的勳章 將軍一生懸念

2014/9/2 22:41(9/3 14: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2日電)中華民國遠征軍印緬抗日的歷史,因兩岸政治環境,塵封逾70年才解密。仁安羌大捷營長張琦獲追頒銀星勳章,因兩岸隔離,交不到張琦在大陸家屬的手中,成為孫立人將軍一生懸念。

被遺忘的戰役─仁安羌大捷救英軍七千

仁安羌之戰是中華民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在台灣,孫立人遭兵變誣陷被幽禁,相關部屬也受牽連遭白色恐怖整肅,與孫立人相關的歷史在台灣刻意被消除;在中國大陸則因為此役的勝利歸功於中華民國國軍,中共也不承認相關歷史,使仁安羌戰役的光榮歷史長期被忽視。

二次大戰1942年初,日軍第15軍率第33師團分兩路向緬甸進攻,一路由泰國侵入緬甸的毛淡棉北進,在仰光登陸,循滇緬公路攻擊英軍,英軍無法抵擋,節節敗退。英國接受美國建議向中國求援。身兼中印緬甸戰區盟軍最高統帥的蔣中正立即派出遠征軍救援緬甸。

英軍在緬甸與日軍作戰節節失利,撤退至緬甸西部仁安羌地區,在撤退過程,日軍佔領了緬甸最大油田仁安羌油田,並切斷英軍退路,英軍第一師7000多人及部分戰車和重裝部隊於4月16日被日軍33師團兩個聯隊包圍在仁安羌,英軍與日軍激戰兩畫夜,彈盡援絕,水源也被切斷,向中華民國遠征軍求援。

當時擔任中華民國遠征軍曼德勒衛戌司令的孫立人將軍親自指揮新38師113團的1121名官兵,馳援仁安羌被困英軍。

113團在團長劉放吾上校帶領下,以夜戰、近戰、劈刺格鬥戰、射必準確彈無虛發等戰法與日軍激戰。第3營營長張琦帶領部隊向敵軍進行包圍攻擊,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率先中彈,但仍作戰流盡最後一滴血,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

雖然113團只有兵力1100多人,要和日軍33師團7000多人激戰,但將士用命,最後以戰亡官兵204人,負傷者318人的代價,達成殲滅、擊傷日軍一千多人和解救英軍7000人的輝煌戰果,並解救被日軍俘虜的英美傳教士、各國戰地記者、醫護人員等500餘人脫險。

仁安羌一仗國軍以寡擊眾,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鼓舞了盟軍的士氣,更讓中華民國國軍戰力揚名海外並令盟軍和日軍刮目相看。歷史學者評價仁安羌大捷的意義,認為有了仁安羌大捷才可能有日後成立以新38師為主力的「中國駐印軍」,為反攻並收復北緬,擊滅日軍5個師團和1個旅團,修築並開通中印公路奠定基礎。

負責指揮作戰的孫立人與劉放吾,不但獲得國民政府頒授四等與六等雲麾勳章,孫立人並獲美國授予豐功勳章、英國授予帝國司令勳章 (C.B.E),副師長齊學啟與劉放吾也獲得英國政府嘉獎。劉放吾和壯烈犧牲的第3營營長張琦還獲盟軍頒「銀星勳章」。

柴契爾夫人不忘遠征軍二戰救英軍義舉

1992年仁安羌戰役50週年,英國軍民不忘中華民國軍隊當年救援之恩,當時在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特別抽空到芝加哥,當面向已經高齡93歲的劉放吾致謝,場面感人;事隔50年,英國人感恩之心不變,令人動容。

柴契爾夫人向劉放吾致意,她說:「今天我代表英國和人民,對你表示深深的感謝與敬佩」,「我聽過很多關於新38師的英勇故事,當年你們不但救了7000多名英國人的性命,同時也救了許多其他人的性命」。

救命之恩 英二戰老兵著書宣揚遠征軍

在仁安羌獲國軍救援的英國退役陸軍上尉費茨派垂克(Gerald Fitzpatrick),高齡95歲,今年仍來台出席黃埔建軍90週年紀念活動,感念當年遠征軍救命之恩,他全程舉手禮向黃埔致敬。

「這段歷史與我同在」,費茨派垂克長年不斷透過文字,向英國各界還原歷史真相。對於英國各界過去忽略緬甸仁安羌戰役中華民國遠征軍的關鍵角色,費茨派垂克寫信給英國歷任首相,從柴契爾到卡麥隆,要求重建這段歷史的真實性,他還為此寫了「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解救英軍—仁安羌之役」一書。費茨派垂克表示,「我有責任要把這件事情揭露出來」,也為表達對中華民國遠征軍的崇敬之意。

馬總統接見費茨派垂克伉儷時,對其還原歷史所做的貢獻,表達了高度謝忱。馬英九向費茨派垂克提到,「劉放吾將軍與113團官兵的英勇事蹟,一直隱沒逾半世紀之久,直到1992年,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造訪劉將軍,此事蹟才公諸於世。其後政府也特別頒發劉將軍褒揚令,表彰渠卓越貢獻」。

孫立人一生懸念 發不出去的勳章

在仁安羌一役中壯烈犧牲的營長張琦,盟軍感念張琦功績,在1943年初向孫立人授勳的同時,特追頒「銀星勳章」一座給張琦,由孫立人代領保存。而在近半個世紀裡,孫立人將軍即使被「幽禁查考」但仍不忘尋覓張琦的家屬,未嘗一日釋懷。

兩岸開放探親、交流後,孫立人委請舊屬進大陸查詢張琦遺眷的消息。在1988年夏季,孫立人舊屬在大陸查到張琦的遺眷與家庭情況,並向孫立人回報。

孫立人當時表示:「張琦是抗日殉國的軍人,蒙獲盟國追贈銀星勳章一座,這是國家的榮譽,迄未頒贈給張琦的家屬,希望國防部將張營長列入忠烈祠祭祀,頒發褒揚,頒一次撫恤金,並派人去香港將勳章轉頒給張營長視屬」。

孫立人的四項要求後來經由中國時報披露,並由孫立人的舊屬代為向國防部申請,經國防部長期研究,除了讓張琦列入忠烈祠奉祀外,其餘要求「均未照准」。

孫立人對政府的回應感到心痛,只好竭力為張琦烈士遺孤籌集生活補助金,孫立人被「幽禁查考」後,僅靠國防部每月配給微薄的生活費度日,但仍攢出2000美元加上其他舊屬籌措的經費共5000美元,委託舊屬蔣元回大陸探親時將勳章和錢轉頒給張琦的獨生女張錦蘭。

不過,這樣仍未了結孫立人的心事,因為孫立人自愧如此作法有欠隆重,所以又另外為張琦撰文立碑,並題 :「精忠報國,嚴於律己,勇於任事,絕干分少,感懷疇昔,不禁老淚漬紙也」,委由舊屬在張琦的家鄉立碑紀念。

仁安羌戰役讓中華民國遠征軍新38師一戰成名,也讓孫立人成為國際矚目的將領,但是張琦營長的壯烈殉職和要送出銀星勳章給張琦的遺眷,也成為孫立人一生懸念的心事。

※你可能還想看:
被遺忘的戰場 遠征軍解密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