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陸考古學家趙康民 鑒定兵馬俑價值第一人

2018/5/27 12:5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7日電)1974年4月,陝西西安臨潼縣的文化專員趙康民接到一個電話,自此成為中國第一個修復出完整兵馬俑的人。他在5月16日去世,終年81歲。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那年,農民正為缺水發愁,開始打井澆地。幾位農民打到了地下一公尺深的時候就挖到堅硬的紅土。紅土下面,他們發現了真人大小的陶器頭像,和一些銅製的箭頭。

由於發現地離秦始皇墓地不遠,趙康民接到上級電話後,與一位同事去了現場,「我們很激動,騎著自行車飛快地過去」。他之後發現的東西,超過了他所有的想像,是20世紀最震撼的考古文物:有8000具之多的紅陶官兵像。

根據英國歷史學家曼(John Man)的著作「赤陶軍」(The Terracotta Army)說,趙康民到那裡的時候,「我看到有七八塊,有腳,有手,還有兩個頭,就在井附近,周圍還有些磚塊」。

他說,他馬上意識到這些很可能就是秦朝陶塑的殘骸。當地農民在幾個星期前就發現了這些東西,並且已經把其中一些銅製箭頭當成廢品賣了。趙康民要求他們馬上停止挖井。

這些文物被撿起來,用卡車運到了博物館。趙康民開始用手將這些碎片拼合起來,有些甚至只有指甲大小。

3天後,兩具高1.78公尺的紅陶戰士像修復完成,但正值文化大革命後期,他一度擔心兵馬俑遭損,藏著不敢公布,但最後仍被一名新華社記者無意間發現,「內參」上報中央。

北京當局決定對該片區域進行開鑿。到了9月的時候,有超過500具兵馬俑被挖出。

報導說,1987年,這批文物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兵馬俑被譽為「現實主義的傑作」。但相較當地農民楊志發,成為用鏟子挖到第一塊文物的「兵馬俑的發現者」,趙康民的發現者身份卻從未完全得到承認,他在中國一點都不出名。

和那些在兵馬俑博物館簽名宣傳的農民不一樣,趙康民一直待在臨潼區一個小得多的博物館裡。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不時被看到戴著氈帽坐在他修復的兵馬俑旁邊,向好奇的遊客們講解。

1990年,他獲得中國國務院的承認,獲准享受國務院特別津貼。

雖然趙康民沒有因為這個重要的考古發現獲得更多名譽和財富,但他對自己已經頗為自豪。趙康民生前為遊客簽明信片和書時,都會寫上一個長長的落款:「趙康民,率先鑒定、修復、命名和試掘兵馬俑的人」。(編輯:翟思嘉)10705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