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統計數據能信?逾千家企業數據造假

2018/6/20 20:2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0日電)中國的統計數據公信力一直廣受質疑。中國國家統計局核查發現,2017年以來,全國有1195家企業、2775個投資單位編造、虛報統計數據,最高虛報率高達56倍 。

財新網報導,2017年以來,國家統計局根據檢舉線索核查2051家企業和2942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其中有1195家企業、2775個投資單位統計數據證實編造、虛報,比重高達52.3%和94%。

主要業務年營收在人民幣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中,天津濱海新區臨港經濟區、內蒙古開魯縣、遼寧西豐縣的企業違法虛報率,平均分別高達56倍、10倍和6.7倍。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20日向第13屆人大委員會第3次會議提交的檢查「統計法」實施情況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

報告說,數據作假的原因包括沒有正確的政績觀,「搞攀比、爭位次」。有些地方制定目標時就脫離實際,或直接向企業下達任務,任務沒辦法達成時就在數據上作假,「虛報瞞報、拒報遲報、漏報重報、代填代報等統計造假問題較為突出。」

有些地方甚至還會編造不存在的企業和投資項目,年年累計的結果,就是數據水分越來越大。

今年1月,內蒙古和天津濱海新區主動提出當地的生產總值(GDP)虛增,應「擠水分」。天津濱海新區2016年的GDP由人民幣1兆2.31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幾乎擠出了1/3的水分。

在中國當代歷史上,與經濟生產有關的數字造假並非新鮮事。1958年到1960年間中共推行的「大躍進」,就曾因為中央一系列不切實際的生產目標,地方之間彼此攀比和虛報,在實際產量不足但徵收數量仍大的情況下導致饑荒。

即使有過許多歷史教訓,中國地方虛報經濟數據的問題始終沒有消失,甚至因為多地官員升遷與地方經濟表現有關,使得造假問題難以杜絕。(編輯:邱國強)10706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