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獲諾貝爾獎白俄女記者 讓目擊者發聲

2015/10/8 23:11(10/12 22: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8日綜合外電報導)白俄羅斯作家亞歷塞維奇今天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記者出身的她經常批評祖國政府。她在個人網站上表示,從事新聞業,她選擇了一種人們可以為自己發聲的文類。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瑞典學院院長丹紐斯(Sara Danius)說,67歲的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是半世紀以來,再次以紀實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是第一個獲獎記者。

不過,亞歷塞維奇並非第一位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記者,「異鄉人」作者卡繆1957年獲得文學獎,他也曾當過記者。

亞歷塞維奇1948年出生於烏克蘭小鎮伊凡諾-法蘭科夫斯克(Ivano-Frankivsk),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父親結束軍職後,舉家搬到白俄羅斯。

亞歷塞維奇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畢業後,當過多年記者,1985年出版第一本書「戰爭的非女性面孔」(War's Unwomanly Face)。

這本書根據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數百名婦女訪談寫成,亞歷塞維奇日後的作品延用這種寫作模式,在世界最具毀滅性的事件中,透過目擊者建構敘事,包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以及車諾比事故。

亞歷塞維奇在她的個人網站表示,從事新聞業,「我選擇了一種人們為自己發聲的文類」。

瑞典學院指出,她的作品為「我們時代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一座紀念碑」。

亞歷塞維奇以近40年的時間研究前蘇聯人民,但她的作品不只是關於歷史,更關乎「某種永恆,對永恆的一瞥」。

根據立博博彩公司(Ladbrokes),亞歷塞維奇是出版界認為最有希望獲得文學獎的作家。她擊敗其他熱門人選,包括日本村上春樹與肯亞小說家詹姆士.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

亞歷塞維奇是史上第14位女性文學獎得主。10410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