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拓展國際觀 學者提3招

2015/10/10 11: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0日電)台灣民眾國際觀薄弱且侷限,連鄰近的東南亞國家都不太瞭解。學者提供3個途徑,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

金車教育基金會日前公布一項國際觀調查顯示,只有35.3%的學生能答出台灣的邦交國數量;鄰近東南亞國家的難民問題,更只有15.8%瞭解。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表示,台灣人普遍缺乏國際觀,缺乏學習動機、媒體報導破碎是主因。台灣欠缺瞭解國際的社會氛圍,連老師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自然難以培養出人才。

至於如何培養國際觀,劉必榮給予幾個簡單的方式。首先是多觀看英文的新聞報導,劉必榮說,網路消息真假難辨,尤其以來自中國大陸的訊息居多,如果長期只看中文的國際新聞,久而久之,觀點也可能被中國大陸帶著走。

劉必榮說,英文的國際新聞,也可能流於歐美價值觀,但來源相對多元,世界主要國家的媒體,也大都有英文版,可以相互比較。

其二,劉必榮建議做「有計畫的旅行」,不能只走馬看花,而要以時間和空間為座標,瞭解旅行國的歷史文化脈絡,以及地理環境、與周遭國家的關係等。

劉必榮強烈建議年輕人,有機會一定要到國外走走,現在出國的方法很多,不再只有留學,還有遊學、打工度假等,但一定要深入瞭解當地文化,「到山上剪羊毛3個月,就有國際觀了嗎?」

最後,劉必榮希望從教育著手,老師可協助找出幾個切身相關的主題,引發興趣。例如年輕人喜歡喝的阿薩姆紅茶,受到氣候變遷威脅,影響種植環境,便可帶到今年12月即將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持續關注議題脈動。10410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