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GDP與環保拔河 大陸治汙利益擺不平

2015/6/30 19:03(6/30 19: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大陸新環保法上路專題報導之八(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30日電)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第6屆「SEE生態獎」舉行兩年一度的頒獎典禮,前央視主持人柴靜獲獎卻未露面。她的缺席與中國大陸霧霾治理背後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脫不了關係。

稍早前的2月28日,柴靜自費拍攝的「穹頂之下」紀錄片在外界一片驚嘆中透過媒體網站公諸於世。在約100分鐘的片子中,柴靜述說了這些年來大陸的霧霾空汙是如何形成以及可能的危害。

霧霾在大陸社會並非新鮮話題,相關報導和討論可說成篇累牘,但是從沒有一次能像這支紀錄片獲得如此巨大的關注和回響。28日上午10時,片子在媒體網站播映後造成巨大轟動,網上按讚聲此起彼落。

出人意料的是,「穹頂之下」隨後迅速由紅翻黑,官方一紙命令下,片子在播出36個小時後匆匆喊停,期間累積的點閱率超過2億次。

這令人目不暇給的轉變勾起連串問號,大陸政府一向的不透明更加重了外界疑惑,一時之間猜測紛起。

參與「穹頂之下」播映的知情人士事後向中央社記者透露,這部紀錄片倉促禁播是因為引發了不同利益方的不滿與反擊。

知情人士說,片子完成後,黨政關係良好、人脈豐沛的柴靜為了播出問題自己找了主管媒體的中共中宣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魯煒。魯煒看了後認為沒有什麼敏感處,因為治霾確是大陸政府要做的事,他只要求在片尾加上一些凸顯官方治霾決心的內容,便予以放行。

魯煒點頭後,中共人民網領先在27日晚間播出了「穹頂之下」,還搭配了對柴靜的專訪,但此時尚未引起廣泛注意,直到第二天上午優酷網播放後,人氣瞬間衝高,其他網站隨後也加入播映行列。

然而,就在這部片子正接收來自各方的讚譽時,兩個不同利益的群體卻怒氣沖天,其中之一是河北某地的鋼廠工人。

「穹頂之下」提到,河北可觀的鋼鐵廠以及過多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排放是造成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地區重度霧霾汙染的主因之一。這部紀錄片播映後,外界迅速將矛頭指向河北的鋼鐵企業。

知情人士說,當地鋼廠工人認為這部片子很不公平,擔心在強大輿論壓力下,鋼廠萬一關停,他們將立刻面臨失業問題。

可能失業的焦慮情緒讓一些工人離開了工作崗位,罷工並走上街頭,但是官方壓下消息,不許媒體報導。

另一個被惹到是石化業。柴靜在片中用了相當篇幅介紹石化業對霧霾的「貢獻」,以及在大陸屬於國營壟斷行業的石化業如何因為利益因素,拒絕改善油品品質,讓油品升級。

紀錄片說,與一般國家相比,中國大陸油品和煤的品質都相對低劣。消耗量巨大而且品質不佳的煤和油,是造成空汙的最主要因素。

紀錄片引述大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結論表示,與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大陸的油品長期比先進國家低了二到三個等級,但只要能提高一個等級,排放就可減少10%。

「穹頂之下」推出時正值大陸年度政治重頭戲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兩會」召開前夕。被柴靜點名的既得利益集團石化界人大代表據稱磨刀霍霍,準備在兩會期間重拳反擊。

北京當局沒料到這支紀錄片引起如此軒然大波,為避免兩會期間橫生枝節,決定讓「穹頂之下」消音。

可以這麼說,「穹頂之下」黯然退場的幕後原因正是霧霾治理的困難之處,也就是種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糾纏。

河北是大陸產鋼大省,2014年產量達1.85億噸,約占全大陸鋼產量的1/4。河北省省長張慶偉這麼說過,「世界每生產9噸鋼,就有1噸是河北生產的。」

但是曾經為河北創造可觀生產毛額(GDP)的鋼鐵業近年來除了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生產時的巨量排汙更是京津冀空氣汙染的主要元兇。在環保的壓力下,大陸國務院提出自2013年到2017年底,要減縮8000萬噸鋼產能,其中6000萬噸落在河北頭上。

鋼鐵業除了為河北創造GDP,也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減產代表一些工廠要關停。大陸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對大陸每日經濟報表示,削減6000萬噸產能將涉及超百萬人的就業。

很明顯的,對工人來說,鋼廠是否開工以及是否減產,既是利益問題,也是生存問題;而站在官方立場,就業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關乎社會安定。

大陸經濟近年呈下滑趨勢,今年第一季成長率僅7%。官方固然強調經濟增速走緩是當前謀求產業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不會因為經濟下滑就改變「調結構」政策。但是許多分析仍然認為,大陸政府治理空汙的嚴肅態度雖毋庸置疑,但發展經濟和確保就業依然是官方首要任務。

陸媒財經國家周刊曾引述大陸鋼鐵業內人士說,為了要養活員工,鋼廠必須要生產,「這是國企的責任所在」。

這些糾葛之外,利之所趨更讓許多企業和地方政府視環保為無物。大陸官媒新華網最近披露的例子正足以說明。

這篇報導的主角是位在陝西省漢中市緬縣的陝西鋼鐵集團旗下企業漢鋼公司。自2012年初投產以來,漢鋼不僅未取得大陸環保部的生產許可,而且環境影響評估二度被打回票,但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多年來一邊違法超標排汙,一邊生產,並且屢獲地方政府獎勵表揚。

今年4月,漢鋼公司更因產量突破30萬噸大關,創投產以來月產和日產最高紀錄,「喜訊傳出」後,陝鋼集團還給予人民幣30萬元獎勵。

報導指出,實際上最近幾年有關漢鋼公司嚴重汙染的輿情和報導舖天蓋地,但是所有的反映往上呈報後,獲得的官方說法永遠是「沒有汙染」,上級政府甚至宣傳陝鋼是生態鋼廠、花園鋼廠。

大陸網民對此非常憤慨,痛罵這是一件為了利益和政績不顧民眾生活和生態的案例,「這種現象就一個原因,有強大的後台!一句話頂你好幾個環保部!」「置國家法律而不顧,地方政府是罪魁禍首!」

大陸環境治理背後的的利益糾葛並非祕密,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環保工作的真正痛點就是背後有許多干預和制肘,造成環保部門長期以來執法不嚴。

他分析,由於環保部門執法不夠嚴格,造成企業違法排汙的成本很低,因此沒有意願解決汙染問題。

這位投身環保20年的專家說,不論所在地或規模大小,企業違反環保法規的情況在中國大陸相當普遍。由於牽涉到利益,環保部門在治理上可說非常困難。

以漢鋼公司為例,據新華網分析,陝鋼集團野心勃勃計畫將這家旗下企業打造成「千萬噸級大型鋼鐵企業」。一家「千萬噸級大型鋼鐵企業」可為地方政府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言而喻。

馬軍說:「現在要大規模治理霧霾,還是會面臨利益上的問題。要突破這個利益的障礙,就要找到一個突破地方保護、地方干預的方式。」

他認為,「社會的廣泛參與,就是突破的一種方式。」

這些年來,大陸民間對環保的參與不是沒有。以「SEE生態獎」主辦單位「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來說,這家由在大陸經商企業家出資成立的公益組織,多年來持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其中每兩年一屆的「SEE生態獎」主旨就是為促進日益興起的環保運動,推動民間力量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

「SEE生態獎」本屆10個獲獎個人或機構中,柴靜是其中之一,卻未出席頒獎典禮。

在所製作的霧霾紀錄片倉促遭禁播後,柴靜的缺席不讓人意外。只是,她的缺席不禁讓人疑惑,當環保治理遇上經濟效益、當社會參與觸怒既得利益者之際,大陸政府將如何選擇。10406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大陸治汙打小不打大 台灣鱉農意外中彈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