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大機械系太陽能車隊 熱血追夢10年

2017/5/20 15:51(5/20 16:3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家瑜台北20日電)「夢想續航」紀錄片昨天起在全台上映,紀錄台灣大學機械系太陽能車隊成員過去10年的追夢歷程。導演李家驊說,希望透過這部片,鼓勵學生「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

「夢想續航」是10年前另一部紀錄片的續集。2005年,剛成立佳映娛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劉嘉明,因緣際會認識台大機械系教授鄭榮和,得知鄭榮和要帶領一群學生打造太陽能車,遠赴澳洲參加長達3000公里的國際大賽。劉嘉明被師生故事打動,找來李中旺執導「夢想無限」,紀錄太陽能車隊長征。

相隔10年 「夢想無限」推出續集

10年後,佳映再推出「夢想續航」,由年輕導演李家驊接棒拍攝,歷時20個月,跨越台美兩國,追蹤10位車隊成員從台大畢業之後的腳步。

紀錄片中,當年模樣青澀、汗流浹背擠在工廠裡打造太陽能車的學生們,如今已蛻變為國內外一流企業的頂尖人才,或工程領域的專家,繼續踏實築夢,延續太陽能車隊的精神。

有人畢業後到阿布達比蓋了太陽能電廠,有人到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當工程師,有人到保時捷(Porsche)設計車輛馬達,有人到加州研究機械智慧手指,有人到巨大機械(捷安特)負責特殊材料研發,有人加入新創自動化設備公司, 有人到麻省理工學院作博士後研究,還有幾位隊員一起進入Gogoro成為動力部門核心成員。

在「夢想續航」片中受訪的師生,一面在各自領域摸索前進,一面也思索台灣產業的未來。

堅持實務教學、相信工程實踐的鄭榮和,在紀錄片中說,台灣只靠代工就可以過得不錯的時代已經過了,如果還要走安穩的路,「我真的不知道會怎麼樣」。

皮癢 不甘心做代工業

車隊成員、今年32歲的林明賢畢業後進入電子業代工廠,但隨即發現自己個性不適合在代工業,他在紀錄片中說:「在電子業的過程當中,你很容易被異化,到最後會跟你所做的產品之間,沒有任何感情的連結。」

林明賢後來選擇到年輕學長新創的自動化設備公司布斯特機械擔任研發副理,做機械手臂研磨拋光。親自設計、動手做設備,讓林明賢找回當初做太陽能車時,對於產品的感情。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會在傳統機械產業創業的人,幾乎都是「老鳥」,年輕人創業不多,因為硬體成本高,需要很大的勇氣。2013年他加入布斯特時,公司上上下下才3個人,如今成長到10個人,十分不容易。

雖然辛苦,但林明賢說,自己「單純皮在癢」,不甘於只做代工廠的工程師,他喜歡發想新點子,創造新的產品,他的夢想是「有一天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可以飛上天空」。

台灣需要提供土壤和舞台 不是KPI

另一位車隊成員游振彥,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進入Tesla當工程師,最近加入美國新能源公司SF Motors擔任動力部門主管,負責動力馬達設計和軟體整合。

33歲的游振彥在紀錄片中說,在矽谷工作,跟世界各地優秀人才一起,成長非常快速,其中包括許多台灣人,這讓他反思,台灣為什麼容不下這些優秀人才?「你必須要有這些土壤,才有辦法養大樹…不只是金錢的回報,還有舞台。」

游振彥受訪表示,太陽能車隊的經驗非常寶貴,用錢也買不到,當年的經驗幫助他實現課本上的知識,養成工程思維。但最讓他念念不忘的,是車隊成員深厚的感情,學生彼此之間沒有那麼多利害關係,只是純粹想把一件事情做好。

他說:「工作後我也一直在尋找以前在車隊那種團隊的感覺,大家一起做事的感覺。」

碩士畢業後就出國的游振彥,雖然也想過回台灣,但基於現實考量還是留在美國工作。他說,在台灣大家都在比論文數量和短期成果,「為了KPI(關鍵績效指標)而KPI」,但電動車這種基礎工業,做不了論文,如果當初有更多資源和人力,或許就不只做太陽能車,「說不定我們就可以在台灣自己搞一個Tesla」。

在台深耕 找機會影響社會

同為車隊成員的林松慶,則選擇留在台灣深耕,目前在Gogoro擔任動力系統部門主管。研究所畢業後他沒有跟大部分同儕一樣,進入傳統大公司工作,而是選擇到一家電動車輛動力系統公司磨練,之後加入Gogoro團隊,並找當年隊友李盈宏和林逸祥一起加入。

他在紀錄片中說:「從學校畢業之後,我覺得我一直在找可以去影響社會的一個機會」,之所以進入Gogoro,就是因為看到機會,可以把綠能車輛介紹給一般民眾。

34歲的林松慶受訪時表示,當初加入太陽能車隊,是因為覺得「很酷、滿有趣的」。製作太陽能車的經驗,讓他學到怎麼設計一台更有效率的車輛,因為太陽能電力少,車子要跑得快、遠和穩定,必須把工程技術發揮到極限。

看好台灣電動機車前景的林松慶說,台灣消費者對電動機車印象逐漸改觀,以前覺得電動機車小小、慢慢的,是用來買菜的,但現在要買125 c.c.機車的人,已經會考慮Gogoro了。「我覺得終於有點開花結果,已經突破(第一代手機)黑金剛時代,到(Nokia)3310時代了。」

台灣社會…有一群人用熱情和執著,一直持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十年後,當初青澀的學生,已漸漸成為台灣產業的中流砥柱,這是當初鄭榮和教授的願望。他在紀錄片中說,「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嚴厲的老師,因為我自己的想法是,台灣什麼都沒有,就是人而已,人才很重要。」

鄭榮和說:「10年後,這些人不一定要很厲害,最好就是能對台灣有貢獻,那就好了。」

導演李家驊說,拍攝台大機械這群師生,讓他很感動,因為台灣社會習慣炒短線,但卻有一群人用熱情和執著,一直持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夢想續航」監製、佳映娛樂總經理劉嘉明說,他最希望兩種人能看到這部紀錄片,一種是很認真付出、但覺得自己像孤鳥一樣的老師,另一種是關心自己小孩的父母,這部片給父母的啟發也許是,「你還是要讓孩子去做他擅長的事情,他才能把它做好。」10605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