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太陽磁場新發現 中大師生繪出蛇形圖

2017/10/5 18:52(10/5 19: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5日電)中大太空所師生組成的團隊,從40年來的太陽磁場資料分析找到新發現,藉由開放性磁場的觀察繪出新的「蛇形圖」,對了解太陽磁場和週期有很大幫助。

中央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太空科學研究所博士生黃冠瀚、副教授林佳賢和前中央大學校長李羅權等三人,今年8月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突破性論文,團隊從40年來的太陽磁場資料分析,為太陽磁場生成及演變找到新發現,從原有蝴蝶圖,進化到蛇形圖,為教科書理論添上嶄新一頁。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已知太陽磁極約每11年翻轉一次,但有別於在地球上人們可運用海洋地殼等古地磁學的證據來準確推斷地磁變化的原因,由於太陽本身的環境加上科技限制,在太陽磁場的研究之中,並沒有太多直接證據可以精準推斷太陽磁極變化的原因,因此尋找太陽磁場的成因及演化,成為科學家們的研究目標。

林佳賢指出,團隊運用40年(3個半太陽週期)的太陽磁場資料來研究日冕洞面積隨時間的變化,把相同緯度相同時間點的日冕洞面積沿著經度全部加起來,製造出一種面積變化圖,從圖表可發現當太陽從一個週期變化到下一個週期時,開放磁區會從太陽的一極穿過赤道移至另一極,因而造成太陽磁極反轉。

他說,這些觀測到的現象及數據,可用來檢驗目前有關太陽磁場生成及演變的理論,對了解太陽磁場有很大幫助。

研究團隊也提到,過往天文學教科書多以觀察太陽黑子位置分布位置與時間關係所繪出的「蝴蝶圖」來敘述太陽磁極翻轉週期,中大團隊藉由開放性磁場的觀察繪出「蛇形圖」,可望為太陽週期提出更完整論述。

李羅權指出,相信以後有關太陽的研究,將會引用蛇形圖,除了研究太陽週期變化,這次研究也能運用在太空天氣預報上,透過了解日冕洞(開放性磁場)如何隨時間改變位置與面積,有助於預測高速太陽風的流向,進一步預防高速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對地球磁層與人造衛星造成的影響。

論文第一作者、中大太空所博士生黃冠瀚表示,他從碩士班開始嚐試新的研究方法,上了博士班後,用之前的成果繪製日冕洞,漸漸發展出現在的研究,而林佳賢老師協助他將計算出的結果整理成文章,遇到困難時則請益中研院士李羅權,三人共同攜手構築這篇重要研究。10610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