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小心腺瘤型瘜肉 可能變大腸癌

2017/6/1 11:25(6/1 14: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日電)發現大腸瘜肉絕對不能姑息!台中市澄清醫院今天指出,一名47歲男子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位置有2公分的腺瘤型瘜肉,確診為一期大腸癌,經切除後追蹤幸沒有其他轉移。

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羅鴻源表示,這名患者3年前在當地一間健檢診所進行無痛腸胃鏡時,被檢查出有瘜肉,卻因工作耽擱沒有進一步切除,最近因藝人豬哥亮大腸癌過世,擔心當年未切除的大腸瘜肉是否已演變成大腸癌,而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羅鴻源表示,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患者在直腸位置的瘜肉已長成2公分,屬於比較好切除的有柄型瘜肉,切除完用了5支止血夾把傷口縫合起來,血就順利止住,癌細胞深度只長到黏膜層,沒有淋巴轉移,化驗後為大腸癌一期,真的是運氣。

羅鴻源解釋說,瘜肉通常又分無柄及有柄兩種,比較大的無柄型瘜肉切除困難度比較高,切除時腸穿孔風險也比有柄型高一些;有柄的瘜肉因底部與腸黏膜的接觸面積比較小,類似香菇的形狀,切除時相對上比較容易,但不管哪一種,當瘜肉越長越大,會需要更多血管供應,切除時都會增加出血風險。

羅鴻源指出,從病理學的觀點,常見的大腸瘜肉有「增生型瘜肉」和「腺瘤型瘜肉」兩種,臨床上,增生型瘜肉成因不明,與個人體質較相關,一旦生成大多不會消失,大小通常不超過0.6公分,但常常數目很多,多生長於直腸及乙狀結腸,但這類瘜肉不一定要切除,一般認為增生型瘜肉不會變成大腸癌。

羅鴻源強調,腺瘤型瘜肉除了個人體質之外,與後天飲食習慣最有關係,這種瘜肉的表面在窄頻內視鏡下,有時看起來像許多小蟲子盤旋一起,這名患者的瘜肉就是腺瘤型,3年前若能切除,應該不至於癌化。10606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