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昔日中興紙業 緊繫員工眷屬人情關係

2018/2/17 09:43(2/17 12:3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7日電)宜蘭中興紙業的前身曾歷經二次世界大戰炮火的摧殘,政經局勢更迭,走完83年的歲月。中興紙業昔日存在時,除提供當地居民工作之外,也照應眷屬的生活起居,緊繫著人情關係。

中興紙業的前身是日本人創立的「臺灣興業株式會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經成為美軍轟炸的對象,當時廠區的鍋爐間、蒸煮室、辦公室、倉庫、置材場都遭炸毀,損失慘重,甚至連廠區內的大煙囪也被炸到只剩半截,多人死傷。其中,今年高齡89歲的老員工林百連在這場意外後,倖存活下來。

林百連回憶,1945年元月3日當天上午7時,他才剛到廠房上班時,就聽到天際傳來與日本軍機不一樣的飛行聲響,許多員工在無預警情況下被炸死,轟炸引起的大火吞噬許多機械設備與廠房;等他一陣耳鳴清醒後,發現廠房天花板都已不見,看到天空,自己的衣褲也被炸到殘破不堪,雙腿都是血。

「為何當初有防衛團,但都沒有事先發布空襲警報?」他表示,之後轟炸機再度來襲,許多員工趕緊跑出廠房,他也在同事互相擁抱著,躲在樹林內才躲過一劫。事隔73年後,他對於同事的枉死仍耿耿於懷,如今最大願望就是希望政府能早日為這些亡者建立紀年碑。

退休老員工吳光遠告訴中央社記者,早期紙廠的最主要能源是靠蒸氣,除用來蒸煮紙漿之外,還可用來烘紙。當時有員工還會在蒸氣設備擺上蒸籠,煮出來的飯菜特別好吃。

吳光遠說,當時是因報社要解禁,新聞紙業需求量增加,他才於民國72年進入紙廠工作。過去紙廠主要有10部機器,每一台24小時分別生產不一樣用紙,除新聞紙一天最高可生產300噸之外,還有牛皮紙、油封紙、鈔票紙等。

今年63歲的宜蘭大二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奠鴻常說,他自己是吃紙漿長大的,因為雙親過去都在紙廠上班,提供家中穩定重要的經濟來源。紙廠交通車不只載送員工上下班,還會利用往返空車的時間,細心送員工眷屬或孩童去市場買菜、上下課、甚至在晚上去逛夜市。

此外,早期在生活不是很富裕時,紙廠內也設有中山堂電影院,這樣不錯的福利曾是生活一部分。

林奠鴻表示,由於早期一般民眾沒有經濟能力購買衛生紙,只能用很粗糙的抄紙。當時唯有在紙廠上班的人才有機會享用紙廠生產的衛生紙。那時,每個月配發的衛生紙還分兩種,一般員工分到的較粗,若是主管會分到較高級衛生紙。

林奠鴻向中央社記者說,昔日當地若有節慶時,外地親友到他家作客後,還會送他們衛生紙當伴手禮。另外,當時紙廠也生產外面工廠都沒有的鈔票紙,中央銀行那時印製鈔票所需的紙張都是中興紙廠生產提供,所以員工都有光榮感,但員工上下班都要全身檢查,擔心有人把鈔票紙拿到外面偷偷印製,所以中興紙業在過去台灣造紙業上佔有重要指標。

他認為,文化若不以謙卑、嚴肅的態度去妥善經營,之後會慢慢消失於無形,所以需要時間與人力去長期累積。面對中興文創未來的規劃,應把文化當成主體,而非工具,進駐的文創產業也應以宜蘭特色為主,以免紙廠文化在基地內消失。(編輯:卞金峰)1070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