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林內烏塗鐵馬驛站 牽引社區友善環境

2018/2/18 09:39(2/18 13:4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18日電)林內鄉烏塗村濁水溪畔有一座濁水發電廠,是當地居民聚集的轉捩點,鄉間故事由它而起,後方一座鐵馬驛站,串聯自行車道與田園秘境,烏塗芋頭、鹽棧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台三縣道路轉入雲154縣道,好似隱身在塵囂中鄉野,林內烏塗得天獨厚在濁水溪沖積河床的沃土上,由先民開墾形成聚落,建於日據時期1923年的濁水發電廠,更是居民從各方聚集的動力,當道路兩旁看到芋頭田,就知道烏塗到了,芋頭與烏塗的台語發音相近,似乎注定要成為當地特產。

烏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烏塗村長曾勝棋說,烏塗鄉間蜿蜒著自行車道,吸引騎鐵馬愛好者絡繹於途,但沒有一處適當休憩點,就在濁水發電廠後方,種植8年的肉桂樹成蔭,鐵馬驛站在社區居民合力整建下成形,且成為今年雲林縣社區PK賽20名獲獎晉級者之一。

雲林縣政府在2004年2月4日將濁水電廠登錄為縣定古蹟,距離建成運轉的1923年至今有95年歷史,本身受過導覽訓練的曾勝棋說,烏塗的發展與發電廠有密切關係,興建當時各方工人湧入,聽耆老說,有上千人進駐,烏塗開始繁華,商店林立,電廠建成後有人落地生根,聚落更擴大。

當時的烏塗,種植番薯、稻米、養豬居多,曾勝棋回憶耆老說故事,後來因為利潤好,農民跟著種菜瓜,一段時間後與日本契作菊花,因為夜間要點燈,烏塗曾有「不夜城」之稱,電影「芳草碧連天」更以烏塗菊花田為主要場景,烏塗名聲大噪一時。

曾勝棋說,大約在20年前,發現有農民種植芋頭,水淹芋頭田避免長草,當地又不缺水源,加上中盤商契作收購,吸引農民紛紛跟進,芋頭成了烏塗的新興特產,聞名遐邇。

近年來,從公務員退休的曾錦洲返鄉,開闢田園秘境種植有機咖啡,他說,在濁水溪畔種植有機咖啡,響應有機栽培,除了他之外,當地和興聚落還有百香果、檸檬、蔬果的有機農園,都有認證,無形中成為友善環境的招牌。

田園秘境有機咖啡農園就在鐵馬驛站旁,曾錦洲妻子李麗春也是導覽員,她開玩笑地說,好像是驛站的常駐守護員,與遊客分享有機農園對環境、對人的種種好處,獲得許多熱烈迴響。

烏塗還有秘境故事,當地有「鹽讚」之名,同樣是公務員退休、現在回到故鄉投入社區導覽的陳坤進說,其實有小典故,當時鹽商從沿海運鹽要去南投山城販賣,途經烏塗已經傍晚時分,就搭建草寮過夜,聚集成「鹽棧」,後來演變成「鹽讚」發音。

陳坤進道出另一則故事,曾聽耆老說,先民去南投竹山買竹,綑綁放後流溪中,人坐其上,順流到北港賣竹子,再買當地特產用扁擔挑著走回烏塗,水運竹子的故事,至今仍讓後代津津樂道。

曾勝棋說,位在雲154縣道旁的烏塗農產推廣中心,正在興建食農教育園區,讓民眾下田種植芋頭,還有縮小版濁水溪戲水區,將來串聯發電廠、鐵馬驛站、有機農園、水利博物館的遊程,烏塗將帶引民眾體驗更多的鄉野驚奇。(編輯:方沛清)10702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