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打火兄弟回鄉種菜 金門張斯翔展雄心

2018/7/21 16:29(7/21 16: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21日電)原本在台北市擔任消防員的張斯翔,7年前放棄打火兄弟高薪,回到家鄉金門種菜,為了要讓鄉親吃到新鮮蔬菜,歷經3次瓶頸都挺過來了,他不後悔這7年來的菜農生涯。

36歲的張斯翔,父母在金沙鎮上經營小吃店。像多數金門年輕人一樣,從事公職是從小被灌輸的觀念。金門高中畢業後,同時考上師範學院和警察專科學校。為節省服役時間,他選擇警專,打算畢業直接進入職場。

但在真正投入消防工作後,他知道自己志不在此。民國100年底毅然決然放棄每月新台幣8萬元高薪。對於回鄉種菜已有7年,張斯翔說,從沒後悔過,但坦承3度遇到瓶頸,差點想打退堂鼓。

張斯翔說,其實請辭前2年,就已協助弟弟打點蔬菜批發;回鄉後,當時發生黑心豆芽菜事件,讓他決定自己種豆芽菜。他利用消防所學到的灑水原理,應用在澆灌技術上,並添購設備生產豆芽菜,但是品質時好時壞,損失了好幾百萬元。才決定要務農,就遇上瓶頸,讓張斯翔差一點就放棄。

之後,看到台灣的葉菜類空運來金門,到客戶手中只剩下2、3成是像樣的,他決定自設溫網室種植葉菜,讓鄉親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不過,一如當地老農說法,金門冬天種菜沒事,夏天因為土質和日曬關係,不利葉菜生長。

這是他二度遇到瓶頸。不過,失敗並不可怕,張斯翔找到失敗原因後東山再起,他在伯玉路二段現址搭建23棚的溫網室,改善種植技術,果真到了103年的夏天,種植成功葉菜。

不過,張斯翔還是遇到了第3個瓶頸。土地長期租賃不是辦法,他購地並興建倉儲物流集貨廠,急需資金3000萬。回想那段調頭寸的日子「真是痛不欲生」。所幸,張斯翔始終秉持著「遇到問題就解決」的精神,克服了資金短絀,溫網室也擴大到現在58棚規模。

回想當初到台灣農業大鎮西螺求教專家,張斯翔說,「當時我長得白白胖胖,沒有人相信我會種菜」、「從小沒種過菜,不知種子長什麼樣」,也不諱言第一年種菜就中暑的糗事。

這些年他謹記農業專家的話「菜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一一克服困難後,農場逐漸有了今天的格局。不但供應本地所需,105年開始「反攻台灣」,去年更打出自有品牌,為了感謝從事教職的老婆蔡佩芸一路支持,他以「阿芸姐」為名號;伯玉路的農場、金城鎮的餐廳和山外門市都是打著同樣招牌。

「阿芸姐」農場夏天主打瓜類水果、苦瓜和各式黃瓜,特別是之前金門沒人種過的日式品種哈密瓜,近期收成,賣相圓潤甜美;冬天則是種植菠菜、大陸妹等葉菜,以及番茄和草莓等水果。

金門土壤是砂質,張斯翔一天要澆水3、4次,他說,「菜不能開玩笑」。不過,雖然砂質土壤難種菜,但相對好吃,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最近到金門視察,親嚐了農場種植的蔬菜讚不絕口。

靠農場養家活口不容易,鑑於去年冬天20萬斤葉菜賣不出去全扔掉的慘痛教訓,張斯翔體會「農場不是慈善機構,沒有營利就無法生存」。所以今年打算減種葉菜類。

張斯翔說,「以前打死我,也不相信自己會去種菜」,現在卻十分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生活。他說,想法和策略不斷在變,但「不變的是,我不會離開農業」;並透露,給自己2年的時間,未來要在金門農業上展現更大雄心。(編輯:吳佳穎/孫承武)10707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