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拋老父投奔怒海 難民骨肉離散只為圓夢

2015/5/19 15:2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印尼冷沙19日綜合外電報導)十來歲的獨生子為脫貧投奔怒海,把老父留在環境惡劣的難民營,但他一心想要投靠的遠親逃到馬來西亞後,生活也只稱得上稍稍好過而已。

骨肉離散、困頓折磨與美好夢想交織的難民悲歌,在這一家人的故事裡,有著鮮明的描繪。

16歲的秀瑞夫(Muhammad Shorif)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族裔洛興雅人一起逃難,經過1個月驚濤駭浪的海上漂流,終於抵達印尼海邊。過去1週有約3000人和他們一同上岸,但許多人沒那麼幸運,往往就這麼葬身大海,永遠也到不了彼岸。

法新社找到了秀瑞夫在孟加拉難民營裡一文不名的家人。洛興雅人在佛教徒占多數的緬甸飽受欺凌,因此偏好逃往以穆斯林居多、相對較富裕的馬來西亞。

從緬甸、孟加拉邊境城鎮、泰國叢林,甚至到馬來西亞現代化的首都吉隆坡,都聽得到像秀瑞夫家這樣的故事。無國籍洛興雅人所受的壓迫如何衍生人口販運問題,進而導致現在的難民危機,從中可見一斑。

許多難民幸運抵達陸地,但在海上飢病交迫、營養不良的案例也時有所聞。難民重要的中繼站泰國最近取締人蛇,導致蛇頭棄難民船不顧,據信仍有數千洛興雅人與孟加拉人在海上進退兩難。

秀瑞夫出生於孟緬邊界、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區(Cox's Bazar)的難民營。他的父親拉曼(Abdur Rahman)今天描述讓人窒息的生活,以及他們對未來的卑微希望。

拉曼告訴法新社:「什麼是貧窮,在難民營裡到處都看得到…工作少得可憐。」

「我們住在兩間房的破爛木屋,當局給的食物不夠,也沒辦法送小孩上學,我們甚至連離開營區都不被允許。」

年約40的拉曼說,1992年他和爸媽因政府沒收農地而逃離緬甸。他在難民營裡結了婚、生下5個女兒,只有秀瑞夫1個兒子,因此他拚了老命,希望獨子能留下來。

拉曼說:「我跟他說,總有一天,我們的苦難會結束,但他不相信。在難民營裡,他沒理由懷抱希望。」

想起1年前冒險逃難到馬來西亞的遠親卡林(Syed Karim),秀瑞夫一直懷抱著出國夢,夢想著學醫。但他所搭的船接近馬來西亞與印尼海界時,船長棄船逃跑,他沒能如願先到達泰國,再穿越那裡的叢林去到馬來西亞。但他至少活了下來。

儘管現在進退兩難,秀瑞夫仍盼國際移民組織伸出援手,希望有朝一日終能和卡林團聚。

他說:「我絕不能失去希望。」(譯者:中央社鄭詩韻)10405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