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同婚通過4年後 法國恐同未減且更迂迴

2017/2/20 07:44(6/21 12: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用愛跨越荊棘-同婚路起步走專題(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0日專電)近4年前,法國正式承認同性婚姻,至今超過6成法國人贊成維持法規。但當時造成的社會裂痕,迄今都未能修復,因為恐同和歧視毫無減少,且根埋得更深、更趨於冷暴力。

法國自2013年5月起在法律上承認同性婚姻,讓同性伴侶和異性夫妻擁有完全一樣的權利義務。

這項法案當時造成嚴重社會對立,尤其反同婚的「全民遊行」組織(Manif Pour Tous)聯合宗教團體動員遊行,單單在巴黎,人數最多的時候,警方估計超過30萬人。

法案通過至今將近4年,數項民調都顯示,超過6成法國人認同婚姻平權,且呈增加趨勢,但當時造成的裂痕直到現在都未能修復,因為恐同現象和歧視在通報數量上毫無減少,性質上也變得更加迂迴。

「同婚法案通過那年,恐同現象爆炸性地增加」,SOS反恐同協會(SOS homophobie)發言人康布(Virginie Combe)受訪時說,「這幾年,通報案例數量也只是回到與法案通過前差不多的數字,降不下來」。

在同性婚姻法案通過前,反恐同協會每年平均接獲1300件左右的恐同案例。2013年,反同婚一派行動激化,當年案例暴增到3517件,這兩年又降到1300件,康布說,「與法案通過前相比,完全沒有減少」。

這些受害的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LGBT)遇到的恐同行為包括辱罵、騷擾、威脅、勒索、毆打,也有一些遭惡意解雇或強迫「被出櫃」,但最常見的是刻意疏遠或無視,也就是冷暴力。

康布說,「(現在的恐同現象)更多的是隱藏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職場、學校和家庭,來源可能是同學或鄰居」,比起言語羞辱和肢體攻擊,這種冷暴力容易被輕忽,且意味拒絕溝通,因此很難指正,卻能造成更深遠的傷害和壓力。

法國教育部注意到初中、高中校園的恐同現象,自2015年底,發起新一波反恐同宣導,SOS反恐同協會也經常受邀到學校舉辦工作坊,矯正學生從媒體和影劇節目中習得對同性戀的錯誤觀念。

康布表示,「現在仍有中學生以為同性戀是一種疾病,聽了我們的解釋才知道這是錯的;也有人問同性伴侶之間誰負責洗碗,這反映了他們從家長或電視上學來、對男女角色分配的刻板印象」。

法國承認同性婚姻後,文森與布魯諾(Vincent etBruno Boileau-Autin)成了法國第一對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文森目前擔任南部城市蒙貝列同志組織(Montpellier Pride)主席,持續為LGBT爭取權益,當然也包括反歧視。

人們口中常說的「歧視」(discrimination)一字,源於拉丁語的「區分」(discriminare),原本是一個無關褒貶的中性字眼,是人類對種族、性別、性傾向等特質的區別心,才讓這個字逐漸染上負面意義。

文森說,「歧視就是一種『區別』的罪,法國因為人人都不一樣才豐富多元,像一塊拼布,這些人卻要扼殺這些不同」。

「從這點來看,『全民遊行』做了一件很嚴重的事,他們製造分裂,抗議法國社會的某一群人,認為他們不該擁有一些權利,但我們並沒從他們身上奪走什麼,只是把結婚權利開放給以前無法享有的一部分法國人而已」。

目前,「全民遊行」持續在網路號召聯署,要求以歐盟層級規範婚姻為一男一女的結合,以及家庭以一父一母的婚姻為基礎。

至於「全民遊行」如何看待現在的法國社會、事情是否朝他們所擔心的方向發展,一時無從得知,因為這個組織的成員近年減少在媒體曝光,無論透過電話留言、簡訊、電子郵件聯繫媒體聯絡人,一律沒有回音。10602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法國首對成婚夫夫 盼2017成台灣平等年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