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黃埔建軍90年【特企】

2014/6/13 12:49(6/16 12:0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國父孫中山選在陳炯明叛變兩週年的這一天,舉行廣州黃埔陸軍官校第一屆開學典禮,從此展開了黃埔軍校與國軍的奮鬥史。回顧當年,雖然民國已經成立,但各地仍然軍閥割據,國父認為這種局面的主因在於「只有革命黨的奮鬥,沒有革命軍的奮鬥」,因而決心創建陸軍官校。

儘管日後陸軍官校名列「世界四大軍校」(其餘3所為: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且培養出許多重要將領。但早期的陸軍官校財政困難,經常今日不知明日飯錢何在,連訓練學生用的武器裝備都是拼湊而來。

在艱困的環境下,當時的國軍部隊仍能靠著「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打下多場以寡擊眾的精彩戰役,完成東征、北伐,剷除軍閥勢力的重要任務。之後在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國府遷台後的台海戰役,幾乎每一場重要戰役中,都有黃埔人的身影。90年的黃埔建軍史,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關於陸軍官校,你可能不知道這些事...】

陸軍官校校訓「親愛精誠」,是第一任校長蔣中正撰擬,由國父孫中山核定後使用。「親愛」就是相親相愛,「精」是「精益求精」,「誠」則意指「誠心誠意」。不過最早期掛在廣州原址門口,豪氣干雲的這幅對聯,可能更明白地闡釋了「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黃埔精神: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

「親愛精誠」這四個字,也與代表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國徽一同出現在陸軍官校校徽上。校徽的盾牌造型,表示自信、勇敢及保衛國家安全。交叉的指揮刀,代表指揮官的權責。兩束瑞穗則象徵著陸軍自建軍以來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同時也代表「寓兵於農」;每束各有7個穗,也隱含著紀念「七七」抗戰之意。

【聽聽不同版本的陸軍官校校歌】

【蔣中正心中永遠的痛:陸官23期】

1948年底入學的陸軍官校第23期,是陸軍官校在大陸時期結業的最後一期學生。曾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蔣中正只要聽到「陸官23期」就會掉眼淚。是什麼原因造成陸官23期如此特殊的命運?也許一切都是時代的悲劇。

1947年國共戰爭再起,國軍歷經遼西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節節挫敗,到了1949年5月的上海保衛戰,已經失去了大半江山。1949年底,重慶淪陷,陸軍官校當時所在地成都同樣岌岌可危。陸官23期學生在這種情形下被迫提早畢業,準備再次遷校。

1949年11月底,蔣中正到成都檢閱學生部隊,並親自主持陸官23期學生畢業典禮後,於12月初前往台灣。蔣中正離開後,四川大亂,情勢急轉直下。一說是陸官預定遷校前往西昌,學生部隊行軍途中遇到共軍部隊,激戰後大半壯烈成仁,倖存者突圍前往西南邊境繼續從事游擊戰。另一說法是,當時負責領導學生的國軍幹部當中,有人已遭滲透,故意拖延遷校行軍進度,等待共軍接收。

23期當中有77位台籍學生,以及少數特殊情形者被提前送往台灣,除此之外,其餘留在大陸上、被共軍接收者,多半都成了大時代下的犧牲者。許多人在大陸淪陷後,被送去修築成渝鐵路,也就是「勞動改造」;1950年韓戰爆發,又被編入解放軍部隊,送往韓國前線。其中未陣亡者,又有部份人成為美軍俘虜,1954年從美軍戰俘營自願前往台灣。陸官23期學生約有1千多人,最後平安抵達台灣者,約僅1百人左右。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