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唐獎頒獎典禮 5得獎者發表感言

2014/9/18 16:23(9/18 17: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第一屆唐獎頒獎典禮18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5位得獎者從總統馬英九手中接下獎項,並發表得獎感言。

總統在早上接見5位得獎者時,肯定唐獎延續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精神,鼓勵更多有利人類的重要研究,並發揚中華文化,展現台灣價值。 唐獎生醫得主 盼產學互利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本庶佑今天呼籲,產學應互利互惠,學界應獲得產業界的合理回饋,才能扶持新一代的科學家,持續孕育創新研究。

第一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兩人分別發現CTLA-4及PD-1為控制免疫系統的重要關鍵,讓治療癌症出現一線曙光。

唐獎基金會今天下午在國父紀念館舉辦頒獎典禮,艾利森和本庶佑出席領獎,兩人致詞時都先敘述研究過程和科學發現,並感謝相關領域科學家的累積和付出。

本庶佑提到,運用PD-1抗體對抗癌症,是由學術界確立和發起,並成功散播到日本製藥產業,讓他感到驕傲。希望這樣的合作模式能更加推廣,產學之間互利互惠,學界應獲得產業界的合理回饋,才能扶持新一代的科學家,持續孕育創新研究。

艾利森則指出,CTLA-4及PD-1研究成功,顯示癌症免疫療法有效,人類正邁向新的里程碑,治癒癌症不再是夢想。

中央研究院院士龔行健表示,傳統醫療對抗癌症的方法是找尋並殺死癌細胞,艾利森和本庶佑則成功開展出另一途徑,透過阻斷抑制免疫的分子,活化人類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影響非常廣泛。1030918

布倫特蘭夫人:氣候變遷缺方針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首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布倫特蘭夫人)今天表示,人類關注氣候變遷已超過1/4世紀,但仍然沒有足夠的智慧與遠見做該做的事。

首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正是定義「永續發展」的人。她於1987年領導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集結國際數百位專家學者的智慧,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將永續發展正式定義為「一發展模式,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同時又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他們的需求」。

今天出席唐獎頒獎典禮的5位候選人,布倫特蘭夫人穿著藍色裙裝,生醫獎得主本庶佑穿著和服禮服,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思穿著南非風格服飾,其他人包括出席的總統馬英九則穿燕尾服。布倫特蘭夫人致詞時首先便提到,台上只有她一人穿著裙裝,希望未來有更多女性可以嶄露頭角,讓社會知道新世紀的女性跟男性一樣,有相同的潛能。

布倫特蘭夫人說,100多年前諾貝爾獎剛成立時,候選人清一色都是男性,唐獎第一屆得主就有女性,立下標竿。

話鋒一轉,布倫特蘭夫人提及氣候變遷危機越來越明顯,人類已關注這個議題超過1/4個世紀,卻始終缺乏能力,訂出最迫切的改革計畫。

布倫特蘭夫人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全世界都還沒有足夠的智慧和遠見,使追求最大利益的效果大打折扣。

布倫特蘭夫人呼籲,身為地球居民,我們肩負的責任不只是為現在而已,還必須為以後的世世代代負責。尤其是她孫子女一輩,從上學識字開始,就必須有這樣的概念。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表示,布倫特蘭夫人對永續發展的貢獻無人能及,年輕人需謹記,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也要在環境保護、社會公義之間取得平衡,就是對布倫特蘭夫人致敬最好的方式。1030918

唐獎得主余英時:漢學沒有國界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今天說,漢學已走上徹底全球化的道路,沒有國界之分,漢學陣營必須不斷擴大,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研究。

余英時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他所闡述的古代中國反智論、道統與治統、內向超越與外在超越等理論,深刻影響半個世紀的漢學研究,堪稱中國思想史泰斗。

余英時今天出席唐獎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最近幾十年來,漢學研究已有十分重大的改變,學界承認中國文明是循著自己的獨立途徑成長起來的,擺脫西方歷史模式的籠罩,揭示中國歷史變動的獨特過程和方式。

但余英時提醒,漢學研究不能採「孤立主義」,因為中國文明的獨特性只有在與其他文明的對照下,才能堅實建立起來。如果採取完全孤立的方式研究中國史,勢必掉進中國中心論的古老陷阱。

余英時說,今天的漢學已走上徹底全球化的道路,已經沒有「中國漢學」、「日本漢學」、「法國漢學」、「美國漢學」之分,「在這地球上,漢學只有一家,無處不然。」

余英時表示,人類正身處全球化加速前進的時代,漢學也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漢學陣營必須不斷擴大。希望唐獎能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將新穎觀點帶進漢學的世界。

今天頒獎典禮上,中央研究院院士丁邦新介紹得獎者時稱讚余英時著作等身,每一篇文章都有深遠影響,堪稱是「士」的典型,獲得唐獎漢學獎實至名歸。余英時致詞時則幽默地回應,「丁邦新的介紹,是老朋友對我的鼓勵,大家絕對不能認真。」1030918

薩克思獲唐獎 差點當詐騙訊息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8日電)唐獎「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思(Albert Louis (Albie) Sachs)今天領獎時說,當初看到得獎信件,差點當成詐騙訊息刪除。

首屆唐獎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思是已故南非總理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戰友,曾被南非政府特務布置在車底下的炸彈炸傷,失去一條手臂和一隻眼睛的視力,但他採取「溫柔的復仇」。

在南非脫離種族隔離制度後,薩克思草擬了南非憲法的人權憲章,後來出任大法官,勇於做出與政府立場相異的判決,讓南非憲法法院成為當代轉型正義的典範。

薩克思今天出席唐獎頒獎典禮時,對成為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感到榮幸,「任何事情能夠身為第一,總是令人興奮」。

薩克思幽默地說,最初收到唐獎的得獎通知,還差點當成詐騙信件刪除,直到今日仍覺得不可思議。他並強調,雖然以個人身分獲獎,卻應歸功於眾多夥伴的長久努力,他從來不期待回報,只希望對人類的解放貢獻一己之力。

薩克思表示,他在種族隔離政策下成長,當時南非是「依法而治(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rule of law)」。經過一番努力,他很慶幸的是,南非從原本惡名昭彰的國度,如今卻活在全球最受推崇的憲法所提供的保障下。

薩克思說,法治保護人民在家園內不受暴力威脅,免受人口販賣、欺壓虐待,並可得到合宜的教育、住居、營養和健康。法治同時保護地球免受貪婪破壞和浩劫,保障多元文化,以及多元思想的自由交流。

薩克思認為,人類的法治仍有許多重大課題沒有解決,也不幸衍生了新的問題,希望唐獎的榮耀,能鼓勵世界上所有的人,在追求正義的艱鉅路途上,繼續昂首前進。1030918

※你可能還想看:
唐獎創立 總統:展現台灣價值
唐獎得主:加緊推永續發展腳步
唐獎音樂會 歌仔戲PK交響樂
懶人包》只要3分鐘 快速認識第一屆唐獎得獎者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