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火鍋達人」墓揭密 漢朝就有鴛鴦鍋

2016/2/11 14:00(2/11 14:5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奧妙大陸菜專題之一(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北京11日電)台灣人冬天愛吃火鍋,各式各樣的吃法不勝枚舉,但從考古發現,古人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吃火鍋了;而一次可品嚐多種口味的鴛鴦鍋,更是自西漢時代就有。

長沙晚報報導,追究火鍋的源頭,應當從商周時期的青銅鼎說起。鼎,其實就是一種火鍋,結合炊器與盛器。

2010年11月,在大陸陝西西安咸陽機場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戰國時期秦墓。在墓的壁龕中發現了一件青銅鼎,高20公分、腹徑24.5公分,有蓋。

令考古人員驚訝的是,鼎內竟然還有骨頭湯。骨頭經鑒定,被認定是狗骨,證明這是一鍋狗肉湯。

而在更早的商代墓葬考古中,也出土過火鍋。1970年代,大陸陝西寶雞市茹家莊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一件鼎。考古分析,這不是普通做飯的鼎,而是當時的火鍋,僅夠一人食用的容量,應是現代小火鍋始祖。

到漢魏時期,已有各式各樣的火鍋,火鍋的材質也不限於青銅一類,出現了鐵火鍋、陶火鍋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鍋外,那時還出現可以放不同料湯、燒煮不同口味的鴛鴦鍋。

南京博物院在江蘇盱眙縣境內大雲山西漢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鼎中分出不同的燒煮空間,可分5格,中間圓格外面再分出4格,就是今日的鴛鴦鍋。

出土鴛鴦鍋的墓主、西漢江都王劉非也是一位「火鍋達人」。在分格鼎旁,還出土了兩套「染器」,是吃火鍋時放佐料的盤子。染器有的是盤狀,有的則呈杯狀,如果有加熱裝置,則稱為「染爐」。

從染爐的情況來看,考古人員因此分析,漢代人吃火鍋與現代人的吃法稍有不同,漢代人更喜歡將沾醬加熱後,再涮蘸著吃。10502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