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巴陵鐵塔造型遭批 區公所:與耆老商討

2018/7/18 16:53(7/18 17: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吳睿騏桃園18日電)桃園復興山區最近完成的巴陵鐵塔,外型類似巴黎艾菲爾鐵塔遭批評,復興區公所今天表示,鐵塔用於防災害訊息傳遞使用,多次跟耆老研商開會,以祖靈之眼為設計出發點。

桃園市復興區公所投入新台幣1300萬元,在海拔1314公尺興建一座外型類似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的小型鐵塔,高度為29.4公尺,取名為「巴陵鐵塔」。

這座鐵塔的外型曝光後卻引起熱議,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李明璁在臉書上貼文表示,「真是夠了、夠了、夠了」。美醜是一回事,如果你蓋在桃園火車站旁也就算了(說不定醜歸醜還另有一番B級惡趣味),但蓋在部落山林之上,真的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李明璁提到:「亂花公帑我們也無能為力(原本應該為人民看緊荷包的民代,反而成了爭取搭建這種東西的說客),現在只求夜裡不要開燈。」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張華蓀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類似開發與建物必須要考量到對環境的看法與態度,在一個講究生態的原鄉,任何不友善的設計與安排都會形成環境的災難,定位的錯誤也會影響發展的方向。

張華蓀說,鐵塔不是美醜的問題,而是要思考否會影響生態的問題,包括是否因為考量觀光因素而興建地標,而復興區是否真的缺地標,這些都值得探究,否則會形成「另一個清境」。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講師伍杜米將在臉書上貼文說,鐵塔是台灣常見的東施效顰政策的一種呈現,膚淺的目的,加上膚淺的抄襲。讓周邊部落可以看得到,這種萬民朝拜的視角,不啻造成周邊部落的視覺霸凌,也讓愚蠢兩個字有如砲彈,在古砲台位置射向周邊部落。

面對不同批評聲浪,桃園市政府復興區公所機要秘書王棋(瓦歷斯.哈勇)表示,鐵塔主要是必須具有廣播器及基地台功能,作為各項災害訊息的廣播中心,在考量減少突兀感下,經過與當地部落討論,選擇以紅漆造型與夜間燈光美化,減少對環境的不協調,「但想做事的確不容易,不做也不好,做了也被批評」。

王棋說,興建的地點原來為一片荒地,甚至地主曾想興建民宿使用,附近里民多次陳情要取回土地,區公所盡力和地主取得同意活化再利用等協議,過程中的努力外界不知道,而且吃力不討好,「現在有人假借媒體報導誤導民意,不是很好的意圖」。

另外,王棋也說,鐵塔外型最初是跟部落耆老研商開會,以祖靈之眼守護部落的理念為出發點設計,並沒有找設計師設計,全程也不斷和部落開會討論。

他表示,中央部門準備在預定地興建一處兼具防災、水保的建築,還會有避雷針的建築,但復興區公所在考量原鄉景觀與部落的完整性,從民國105年起編列預算,106年動工、107年初完成第一期工程,而鐵塔的最頂端原本是以復興區盛產的「水蜜桃」為設計,但後來受限於地基問題,才改為祖靈的眼睛。

面對外界對於鐵塔美醜的不同聲浪,王棋指出,專家學者、民代等未必清楚興建的整個過程與施工的原委;另外,鐵塔只會在假日,或者夜間整點才會有2分鐘點燈,並不會影響原鄉的風情或不環保的問題。(編輯:梁君棣)107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