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靈魂的聲音

發稿時間:2016/12/03
傾聽靈魂的聲音
傾聽靈魂的聲音
作者|湯瑪斯‧摩爾
譯者|李永平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6/09/05

  「靈魂」看似虛無,但作者說,它就藏在你困頓、憂愁的時刻,透過生命的裂縫,呼喚你的照顧。我們經常想消滅這些陰暗面,但其實應該接近它、傾聽它。而該如何照撫靈魂?方法簡單到不可思議:與人深談、徜徉自然、欣賞藝術、做手工藝等。本書既像警鐘提醒我們,又能深深地療癒乾枯的心田。

文章節錄

《傾聽靈魂的聲音:25週年紀念版》

羨慕

  和嫉妒一樣啃囓著我們心靈的是羨慕──基督教的七大罪之一。它在我們心靈中投下巨大的陰影。這兒,我們要再次提出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當心靈被充滿毒素的羨慕侵襲時,你又如何照顧它呢?我們能否敞開心胸,好好探討基督教的這條大罪?當我們的心靈渴望別人擁有的東西,使我們感到痛苦不堪時,我們能否體察,我們的心靈真正希求的是什麼?

  羨慕可能成為一種毀滅性的力量。它會尖刻地盤據在我們心中,把其他思想和情感驅除。它會讓我們精神錯亂──用流行話來說,就是「心理不平衡」──迫使我們一心渴望別人擁有的生活、地位和財富。我的鄰居生活富裕、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而我呢?

  我的朋友擁有好工作、好容貌、好運氣,而我怎麼會那麼倒楣呢?羨慕之心也許包含著相當重的自憐,但真正折磨我們的是那份急切的渴求和欲望。

  雖然,表面看來,羨慕因自尊心而起,但基本上不是自尊心的問題。羨慕啃蝕我們的心靈。嚴格說,自尊心才真正是羨慕侵蝕的對象。不,這不是自尊心太強的問題。羨慕是一種心靈活動,是心靈接受熬煉的一個痛苦程序。自尊心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因應羨慕,如何處理它激發起的令人嫌惡的欲望。面對羨慕時,我們的任務─現在我們應該心裡有數了─是找出它的真正需求。

  心理上的衝動往往包含兩種成分;羨慕也不例外。一方面,羨慕是對某種事物的欲求,而另一方面,它卻是對心靈真正需求的抗拒。欲望和自制並存於羨慕中,共同創造一種別具特色的挫折感和執念。雖然羨慕給我們一種被虐狂的感覺─羨慕別人的人總以為自己是惡運的犧牲品─但它也牽涉到頑強的意念、不肯向命運和個性屈服的精神。我們沉溺在羨慕中時,就會無視自己的本性。

  當然,凡是有被虐待狂出現的地方,附近一定潛伏著虐待狂。羨慕中的虐待狂,對命運為他所作的一切安排展開激烈的抗爭。他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他感到吃虧上當。他完全不瞭解命運的安排蘊含的深意,因此,他就開始編造種種幻想,以為別人都比他好命。拯救沉陷在羨慕中的心靈,我們應該做的不是驅除羨慕,而是藉由羨慕把我們導引回命運中。羨慕造成的心靈痛苦,一如身體所受的病痛:它使我們停下生活的腳步,檢查一下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需要我們處理。出了問題的是我們的近距離觀察能力──它變得模糊了。羨慕如同心靈的「遠視症」(hyperopia),使我們看不清身邊的事物。我們不能察覺自己生活中的必然性和價值。

  我認識的一位婦人,多年來一直飽受羨慕心的煎熬。為了改善生活,她成天在工廠努力工作,一到晚上就回到自己家裡躲藏起來。她不能忍受看到周遭的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她感到無比的孤寂和痛苦。鉅細靡遺地,她一再向我描述朋友們的快樂生活。朋友們家中發生的任何好事情,她都知道。每回聽到朋友在事業上又有新收穫,她就會感到震驚,彷彿又有一枚釘子戳入她那滿懷羨慕的心靈。朋友們都擁有金錢、幸福的家庭、有意義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美滿的性生活。傾聽她的訴說,你會以為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天堂中,只有她一個人忍受著孤獨和貧窮的痛苦。

  隱藏在被虐狂中的是頑固、專制的個性。這位婦人因羨慕而產生的痛苦,遮蓋了她個性上的嚴峻僵直。被她羨慕的朋友,都遭到她尖刻的批評。在自己家中,她寸步不離那兩個已經三十多歲的兒子,試圖控制他們的一舉一動。表面上,為了這兩個孩子的幸福,她任勞任怨,奉獻一切,然而,在控制別人生活的時候,她何嘗沒有獲得樂趣。她對別人的羨慕,正顯示她對別人的生活過分關注,以致於忽略了自己的生活。

  當她帶著這個問題來我諮商時,我就決定把它攤開來說。當然,她口口聲聲說,她希望我找個聰明的辦法,幫她擺脫這個煩惱。可是,羨慕心就像嫉妒心一樣:當事人總是依戀著它,而且希望別人也受它吸引。聽一個人談論他的羨慕心,就像聽一個想吸收信徒的傳教士布道。她一面訴說她被羨慕心折磨的痛苦,一面悄悄在問:你難道不跟我一樣覺得可恥嗎?我才不認為那是可恥的。我想知道,羨慕究竟在她心靈中產生什麼作用?它到底有什麼企圖呢?

  沒錯,這位婦人是成長在一個沒有什麼錢、不能提供子女富裕生活的家庭。沒錯,她小時候所受的嚴格宗教教育,使她對性愛和金錢產生許多禁忌,也使她一輩子抱定為別人犧牲自己的打算。她兩次婚姻都不美滿,也都在痛苦中結束。然而,這些事實都不足以解釋她那以異常強烈的羨慕心。相反的,她一有機會就像背書那樣,向人訴說她從小經歷的這一連串苦難,目的是要為她目前的心理狀態找個合理的藉口。這些具有說服力的說詞,是她內心情結的一部分,使她的羨慕心永遠保持活力,蓄勢待發。

  諷刺的是,這位婦人滿腔怨氣,向人傾訴她的不幸,反而使她暫時擺脫了以往的痛苦。

  症狀所帶來的痛苦往往是很明顯的,可是,它同時也能保護當事人,使他暫時不必面對現實和命運,因而避免了更深沉的痛苦。感覺上,就彷彿她的羨慕心把所有痛苦都吸收了,很微妙地,讓她迴避了她的過去。

  我開始對她進行心理輔導。首先,我們一步步探究她經歷過的許許多多貧困的生活經驗。我特別注意的是,她以什麼方式,巧妙地迴避痛苦和認知。譬如,她會尋找藉口為父母親辯護:「他們的能力有限,他們已經盡力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子女著想。」我試圖超越這些說詞,往深一層探討,讓我們兩人都能感受到她以往生活的痛苦和空虛。我設法使她承認,在教養子女上,她父母親的確有疏失和不足的地方。

  看見一個人飽受羨慕心煎熬時,我們會忍不住想扮演啦啦隊的角色,替他加油打氣:「你辦得到。你會得到你想望的所有東西。你的能力和別人一樣強。」但這一來我們就會掉進羨慕心所布下的陷阱:「我會設法振作起來,好好過日子,但我知道,打一開始我的所有努力都已經注定要失敗。」問題的真正癥結,並不是這個人沒有能力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是他不願追求。與其一味加油打氣,不如尊重症狀,讓它引導我們去呵護我們的心靈。如果每回羨慕心發作時,這個人就渴望美好的生活,那麼,讓他深刻地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願望可能成為壓抑的工具,有如障眼法一般,把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不切實際的、膚淺的可能性,讓我們暫時忘卻生活空虛所帶來的強烈痛苦。顯然,這位婦人真正欠缺的,是體會她那孤寂感和空虛感的能力。

終於,她開始以比較坦誠的態度談她的家庭生活,也開始以比較實際的角度看她的朋友──他們跟任何人一樣,也經歷過種種苦難。她的口氣從酸溜溜的羨慕轉變成比較冷靜和切實。此後,她就能為自己的處境負起更大的責任,久而久之,她的生活也終於改善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