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前一定要學會的四件事

發稿時間:2017/02/18
告別前一定要學會的四件事
告別前一定要學會的四件事
作者|艾拉.碧阿克
譯者|劉盈盈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7/01/25

  醫學博士艾拉.碧阿克是全球知名安寧療護的先驅與作家,他以二十八則感人肺腑的故事,教導我們說出「請原諒我」、「我原諒你」、「謝謝你」、「我愛你」等四句話,對摯愛表達寬恕、感謝和愛,圓滿彼此的關係。一旦別離突然到來,人生將不再擁有悔恨與遺憾。

文章節錄

《告別前一定要學會的四件事:練習寬恕、感謝、愛與別離》

關於別離

  「再見」是我們最恐懼的事情,因為一旦說出口,就代表了無可避免的分離。然而,當我們承認世事無常時,生命通常變得更加珍貴(或者說得更精準一點,生命的可貴會被更清楚地彰顯)。如果我們在說再見時,能意識到世事無常,那麼每一次的別離都能提醒我們生命如此寶貴。

  藉由說出或傳達「請原諒我」、「我原諒你」、「謝謝你」與「我愛你」等四句話的本質,即使痛苦的告別也能貢獻兩人之間愛的經歷與圓滿。這四句話可以幫助我們接受告別的本質──這是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讓生活健康與完整的必要部分。

  如同〈傳道書〉所言,「萬物皆有時節……」藉由有意識地說出再見,我們便能向分離的人說出祝福,並送上我們的愛作為禮物。

  當我們親近的某人瀕臨死亡,知道最後離別即將到來,我們可能會心碎。然而,當說完了這四句話──或是傳達了它們的本質──「再見」也可以苦樂參半,幫助我們更深刻地了解自我與人性。

  丹尼爾.舒曼喜歡狂歡度日。他畢業於常春藤聯盟名校(註:包括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耶魯大學,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學,以歷史悠久,治學嚴謹著稱),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使他能夠到全球各地旅行,享受極致的生活。三十九歲時,丹尼爾被迫面對生命的終結,如果他「怒起抵抗光的消逝」(註: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英國早逝詩人狄倫.湯瑪斯為即將過世年邁父親所寫的知名詩句),我們很容易可以理解他的反應。對於這樣一位多才多藝、充滿活力的人,說再見也許看起來像一場失敗。丹尼爾不允許自己陷在無法改變事實的憤怒中。相反地,他善用聰明才智,盡可能地妥善處理所有的事情。丹尼爾寫了最後一封信給母親,使她相信他度過了充實快樂的人生──直到生命的盡頭亦然。儘管他過早死亡,然而他已經準備好說再見。

親愛的母親:

  我人生的最後時日原本可能非常不愉快,但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從許多方面來看,它是我人生中最棒的一部分。如果妳認真思考,妳會發現我彷彿已經活了數百年,完成我所有的夢想。我在被配給的時間裡過得很好,沒有遺憾。如果不是我的疾病,我也許永遠無法放慢腳步,真心感謝所有的一切。黑暗中總能找到一絲光亮(希望)。我為無法像我一樣在死前完成夢想的人感到遺憾。

  如果有人問妳,我是否去了天堂,請告訴他們:我剛從那裡來。

               愛妳的丹尼爾

  每一條生命都有開始、過程與結束。重要的不是活了多久,而是我們活得多深刻、多充實。生命的真正樂趣不是被動的體驗,而是謹慎地用喜悅投資自己的人生。瀕臨死亡的人讓我看到,當我們圓滿了關係、讚頌了核心的愛,將可以理解到丹尼爾所謂的「人間天堂」。

  生命向我們提供了選擇:我們可以選擇保護自己遠離痛苦的情緒──或是承認我們的脆弱,讓自己面對終將失去摯愛的傷痛。

  真誠地去愛,無可避免要經歷失去。我們都會死,我們都不得不向我們所愛的人告別。當我們開始走向「沒有旅人可以回頭的旅程」,我們不得不拋下我們所愛的人。或者我們所愛之人會先死,我們必須放手讓他們走,學習在失去他們之後繼續生活。你可能已經不得不放手讓你所愛的人離開。

  我認識的一名希臘正教(註:Greek Orthodox,東羅馬正教會的幾個教會統稱)教士,他在主持的每一場婚禮上都會靜默停頓,提醒這些結為伴侶的人,當他們以愛與承諾結合彼此與雙方的家庭,同時也必須共度疾病、悲劇與哀傷。他在不破壞現場歡樂的氣氛下進行這一切,卻強化了在這一天讚頌生命圓滿的意義。

  如果我們選擇保護自己遠離告別的痛苦,而沒有勇氣去愛,那我們只算是半死不活。我們沒有人希望自己或我們的孩子如此活著。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