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好好告別

發稿時間:2017/07/21
預約。好好告別
預約。好好告別
作者|朱為民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出版日期|2017/06/12

  儘管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人生的終點都相同。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醫師、緩和療護病房主任朱為民,以實際案例告訴讀者,安寧緩和醫療就是協助每個人在終點前的這一段路,可以自在、輕鬆,甚至可以帶點笑容,讓病人不需花太多力氣與病痛相搏,而可以留下更多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最愛的人。因為「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文章節錄

《預約。好好告別: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安寧緩和醫療不等於等死─破除三大迷思,你可以更了解安寧醫療

  安寧緩和醫療是協助每個人在終點前的這一段路,可以留下更多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最愛的人。因為:「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張先生,六十歲,肺癌末期患者。下午收到會診的通知,於是在週末下班前到十樓胸腔科病房去看這位病人。照例,以我熟悉的開場白開始:

  「張先生您好,我是緩和醫療朱醫師,您的主治醫師請我來看您,最近還好嗎?」

  張先生躺在病床上,看來有點虛弱,但仍可以擠出微笑道:「還好,就是有點喘,今天下午有抽了水,好多了。」

  嗯,今天風和日麗,這個病人看起來也很和善,太好了,應該是個愉快的週末夜晚。不料,在床旁沉默不語的女兒突然發難:「緩和醫療?那不就是安寧嗎?」

  這時候張先生彷彿大夢初醒:「安寧?那不就是叫我等死?」

迷思一:安寧緩和醫療=等死

  儘管安寧緩和醫療在台灣已經推廣超過十載,甚至在新加坡連氏基金會的死亡品質評比中,有著亞洲第一的美譽,但還是有非常多民眾對於「安寧」的概念不甚了解,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的誤解是:末期疾病藥石罔效時,「只好」轉到安寧醫療,什麼都不做,只是等待。但事實是:安寧緩和醫療只是治療的方向不同!對於癌症(或其他末期疾病)治癒性的醫療也許有其極限,但緩解症狀、關心情緒、身體照顧的醫療是永遠可以做的!

  在安寧照顧的範圍之中,有專業醫師會根據病人症狀使用合適的藥物,幫助病人減緩病症帶來的不適。具備經驗的護理師有多元的護理照護方式,協助身體以及傷口照護。社工師會在評估個案的社會支持後,協助轉介合適的資源以幫助個案。

  心理師在病人出現心理不安,如焦慮、憂鬱......等狀態時,會跟病人和家屬進行深層的會談。宗教師與靈性關懷師則會在病人有宗教需求時適時出現,期待可以透過教義的力量使受苦的靈魂得到撫慰。以上這些事情,都會在安寧緩和醫療中發揮作用!安寧緩和醫療並不是等死,它所期盼的,是真正身心靈的平安。

  跟張先生以及她女兒解釋之後,他們似乎鬆了一口氣。張先生徐徐道:「唉呦, 那些不實的報導都把安寧說的很可怕啦!謝謝朱醫師,只是喔,那個......。」我看張先生欲言又止,趕緊跟他說:「沒關係,您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說。」張先生才說了:「可是我覺得現在這個徐醫師人也很親切耶,我們給他看很久了啦,我太太也很喜歡他……,我可不可以不要轉到安寧病房啊?」

  我笑一笑,說:「當然可以的。」

迷思二:安寧緩和醫療=住安寧病房

  許多病人一聽到「安寧」就覺得自己要去住安寧病房了,馬上陷入一種悲慘的情緒;甚至,我在會診時也遇過聽到我是安寧醫師,馬上轉過頭去不跟我說話的。事實上,目前台灣的安寧醫療,病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包含安寧病房、安寧共照、以及安寧居家治療。什麼是安寧共照呢?就是假如病人住在原團隊的病房,可能仍在接受治療,或不願去安寧病房時,我們安寧團隊的醫師和護理師一樣可以到各病房去共同照顧這個病人,並且和其原團隊的主治醫師討論最好的治療方式。這對於還無法接受安寧病房,卻又希望得到緩和治療的病人來說,不失為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聽完我的說明,張先生彷彿鬆了一口氣,說:「是喔,那我們先接受安寧共照,就可以繼續住在這個病房了嘛!」說完,他輕鬆地閉起眼睛休息,不久就睡著了。

  這時張先生的女兒反而似乎開始對安寧醫療很有興趣,小聲問我:「朱醫師,那我問一下喔,萬一......我是說萬一,我爸的病況有一天必須要住到安寧病房,會不會就......回不了家了?」

  我很快回答:「不會的。若是病人在接受病房的照顧後恢復很好,我們也會積極地幫病人安排後續出院的照顧,包括和家屬討論居家的環境適不適合、家中的設備是不是足夠,以及之後要如何安排安寧居家的醫師和護理師到府訪視等等。我們的終極期待,是希望病人和家屬都可以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安適地過日子。」

迷思三:安寧緩和醫療=回不了家了

  以我服務的醫院為例,入住安寧病房的病人,有將近一半最後是可以出院的! 目前台灣的安寧病房設置多屬於是急性病房,也就是說當急性問題(如疼痛、呼吸困難等)處理完全,病人即可出院或下轉到慢性照護機構。隨著愈來愈多醫療院所開始提供安寧居家的服務,讓安寧團隊的醫師、護理師、志工有機會可以到家中探視病人、調整藥物,並給予平時照顧上的諮詢等,讓家屬可以更有信心在家照顧患者,也增加病人可以在自己家中生活的時間,讓他們在最自在的地方,有更多機會和家人相處。

  我講完後,張先生的女兒淡淡地嘆了一口氣說:「如果可以回家的話,那該有多好。」她轉頭過去,看著已經熟睡的父親,臉上露出一種奇妙的表情。

  世上的人儘管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我們人生的終點都是相同的。安寧緩和醫療, 就是協助每個人在終點前的這一段路,可以自在、輕鬆,甚至可以帶點笑容,讓病人不需花太多力氣與病痛相搏,而可以留下更多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最愛的人。因為:「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