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

發稿時間:2017/09/15
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
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
作者|艾莉卡.賴許
譯者|黃庭敏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7/08/03

  如果每天只有兩分鐘空檔,這本快速教養攻略就是最好的選擇。本書七十五條守則,等於七十五個單純的策略,敘述精簡直接,不僅搭配清楚實例,更有立即上手的訣竅。每位家長隨手翻閱,都能透過本書不厭其煩的持續練習與實踐。

文章節錄

《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就從每日一則練習開始,解決你最頭痛棘手的養育問題!》

守則26 別在公開場合管教孩子

  想像孩子剛剛做了令人非常無法接受的事,像是打了其他小朋友──你趕緊跑過去處理情況,而且開始管教他──請等一下!

  父母馬上反應是好的,因為反應愈快,孩子的學習效果也愈好。但是,如果你是在公共場所對孩子說教、或是讓孩子覺得這是公開的場合──因為他可能會被別人看到、或是被別人聽見你所說的話,孩子可能大部分都聽不進去(也就是你試著要訓誡他的內容)。

  對很多孩子( 特別是年紀大的孩子)而言,他們非常在意同儕團體和自己的公眾形象,在公開場合被管教會讓他們覺得丟臉或是羞愧,這種強烈的感覺會更勝於集中注意力去聆聽教誨。

  教養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下次能夠做得更好,而且當孩子能夠專注時,學習效果才會最好。所以,請不要在公開的場合裡管教孩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下次必須管教孩子的時候,最好盡全力確保你們的對話不會被人看見或是被聽到。無論事情發生的當下,你們人在哪裡,請盡可能走到車子裡面、或是去外面、去別的房間。你要努力尋找一個隱密的環境跟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才能真正聽進你的教誨、得到最好的學習經驗。

守則27避免在疲累或飢餓時管教孩子

  你可能會想, 是指誰疲累或飢餓呢?其實父母和孩子雙方都一樣。如果你很疲累或是肚子餓了,你很可能失去耐心而直接反應,而非以更有技巧的方式去處理當下的情況。

  同樣的, 當孩子累了或是肚子餓時,他們就沒有辦法專心聆聽你的教誨內容。既然教養的目標是要「學習」,請務必確認孩子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良好(例如吃飽飯、有精神),如此才能確保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下次也才能夠做得更好。

  如果遇到的情況是必須在當下立即處理(例如孩子故意不守規矩),這時我會運用「稍後處理」的技巧,來提醒孩子這個問題,然後等孩子吃飽飯、精神好,大家也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再來處理這件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我發現你___ (簡單概述不守規矩的情形)。現在我們都累了,肚子也餓了,所以我們先吃飯休息。吃完東西(或是睡一下)之後,我們再來討論發生了什麼事。」

守則28 教養的目標是學習,而非處罰

  管教的目標就是「 學習」。在英文裡,「discipline」 一字源於拉丁文的disciplina,意思是「指示」或「知識」 ; 而英文裡的「disciple」( 跟隨者、學徒)也是源於相同的拉丁文字根。

  既然管教的目標是學習,管教就和處罰不同;處罰的意思是「因為犯規而遭受或負擔懲罰」,所以管教和處罰之間有極大差別。

  我們可能本意並非要懲罰孩子,但是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心境和動機,才能留心做的事是符合「教導」的本意,而非處罰他們。

  舉例來說,當我們管教孩子時,如果很生氣或是壓力很大,就更有可能會嚴厲地去處罰他們,如此將會導致孩子承受的後果過於苛刻,甚至可能超過他們犯錯的程度;或是對孩子有過於粗暴的肢體行為(例如將孩子帶進房間時,抓著他們的手臂有點用力過頭)──就算我們沒有真正失手打孩子,或是打屁股。

  當我們對孩子太過粗暴,或是給他們的處罰過於嚴厲,這樣也會讓孩子注意到父母不恰當的行為或是不公平的回應──這些都可能轉移了焦點──原本我們試著要教導孩子的真正本意。

  相反的,當我們把管教的目標設定在「學習」時,這個目的就可以改變我們的方法和心態。心裡懷著這個目標,就更可能讓孩子承擔公平和合理的後果、以愛管教、以同理心對待,並且把焦點放在行為上。

  當我們把教養的目標放在「讓孩子學習」時,即便孩子要承受犯規的後果,也能讓我們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將「管教」定義為「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舉例來說,幫助孩子去學習事情的界限、個人的極限、如何尊重他人、公平等等。

  請小心留意你的情緒狀態,避免在憤怒或是壓力大的時候管教孩子。父母在遇到上述情況時,皆可以和孩子表明稍後處理。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來處理會更好。為了避免在激動時沒有想清楚,而讓孩子承擔過於嚴苛的後果,你可以在事前先想好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因應方式。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