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雜時代

發稿時間:2017/09/22
老雜時代
老雜時代
作者|林欣誼 文字、曾國祥 攝影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27

  這不是一部只為販賣懷舊感的書,裡頭更記錄了被歲月輾壓過的軌跡,是我們一同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歷歷證據。書中將龐雜的細節梳理得流暢有情味,更透過一幅幅紀實影像,為我們挽留了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畫面,宛如電影劇照般定格下來。打開《老雜時代》,就像又回到舊日某個初晚的夜裡,坐在巷口那間老雜貨店前的椅條上,聽厝邊頭尾的阿公阿伯快意開講。

文章節錄

《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

府城小姐夯大山

口埤的新發商號

  出身台南府城的財嫂當年決定嫁到新化鄉下時,家人都念她「哪遮戇」(怎麼這麼笨),夫家要求她回娘家不能過夜,爸爸忍不住說她是嫁去「夯大山」(扛大山)嗎,意思是竟然忙成這樣。於是她再委屈,只能自己躲起來哭一哭。「遮的人攏講我足忍耐。」(這裡的人都說我很會忍耐。)財嫂的語氣淡了。如果生活是座山,她就是老老實實地扛了下來。

  當了阿嬤的財嫂托腮倚在櫃台前,摘下眼鏡,梳攏一下頭髮,還有些當年的風韻。少女時代的她,在台南市姑媽的雜貨批發行裡幫忙,來追的少年家不少,約會不是去民族路喝咖啡就是看電影,偏偏摩登小姐後來看上的,是在她親戚鞋廠工作、出身口埤農村的阿財。

  她說爸爸開剃頭店,從來捨不得讓家裡的女兒們沾手, 她出嫁時爸爸說:「庄跤的飯碗妳捀袂起啦。」(鄉下的飯碗妳端不起啦。)話中其實是心疼。

  剛嫁來口埤時真的不適應,財嫂回憶,當時住在農村竹子搭的房子裡,「半暝有怪聲,我予驚甲去收驚。」(半夜有怪聲,我被嚇到去收驚。)公婆家從上一代就經營雜貨店,簡單的餅乾零食之外,也賣些甘蔗、香蕉等田裡水果,和自家煮的冬瓜茶。

  後來住家搬到新化市區,一間店全家人輪班,傍晚她先回家煮飯,先生下班後到店裡陪媽媽,晚了再一起回家吃晚餐。公婆、丈夫都過世後,她已獨力當家了十多年。

  財嫂的店位在三岔路口,來往的車多,都很難不被這間紅瓦老厝吸引。她說這房子開店六十年來幾乎沒改過,屋頂的竹管仔、靠牆的檜木櫃經久耐用,裝潢雖然陳舊,但商品陳列整齊有序,迎面櫃台頂上橫掛一支竹竿,專門吊掛肉乾豆干魷魚絲,全是她主婦式的收納巧思。

  新化本是西拉雅族大目降社的舊地,漢人移居來此後,族人逐漸移往東部山區,唯在口埤、九層嶺一帶仍留有族人後裔。財嫂說,但九層嶺部落發展觀光是西拉雅「正名」後的事,以前在這裡做生意,用閩南話講「番仔火」,部落的人聽了會不高興,「我沒有針對他們的意思,但那時公公就教我要改講『火柴』。」

  現在沒有那層敏感了,近年部落裡不時有建設工程,進部落做工的人都會先在路口她的店「款貨」(採買東西),補好酒、飲料和罐頭帶進去。雖然在地人口外流,但路過光顧的觀光客和工人變多了,「無做生理無彩啦!」(不做生意可惜啦!)她爽快地說。

  儘管還沒退休,但她眼前生活最大的寄託,已經從做生意轉成店裡遊戲床裡咿咿呀呀的小嬰兒。談到孫子她總是笑得很開心,至於鄉下和城市哪裡比較好?財嫂早已不想那些了,現在能對孫子好的,就是最好的生活。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