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臺灣史1550-1720

發稿時間:2018/02/23
解碼臺灣史1550-1720
解碼臺灣史1550-1720
作者|翁佳音、黃驗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7/08/30

2017 Openbook好書獎-中文創作

評審推薦語/翁稷安(台大歷史系博士)

  走出象牙塔的高牆,將精深的學術成果轉化為面向大眾的文字,是近來重要的熱潮,顯示了學界自身的反省和期盼。歷史學亦在這股浪潮中,歷史普及或大眾讀本式的書寫,如雨後春筍般問世,翁佳音和黃驗合著的《解碼臺灣史 1550-1720》,即可視為其中的代表佳作。

  做為台灣史研究者,翁佳音長期耕耘荷西時期及之前東番時期的台灣歷史,無論在資料挖掘或論點開展上,都是該領域的專家,近來更積極在社群網站上和讀者對話。黃驗則是經驗老道的編輯,參與過各式台灣史資料或專書的編寫。兩人的專業結合,再加上完整的編輯概念和美編設計,成就了這本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台灣歷史讀物。

  全書以「長期歷史」為出發,將1550至1720年分成東番、荷西、鄭氏、清朝4個時期,並以「渾沌」、「開光」、「翻轉」、「傳奇」4個意味深遠的主題串起各篇,透過一則則的故事,經緯交錯出這段近兩百年的台灣歷史。這些故事充滿驚奇和趣味,卻無一不是扎實的史料考證,成為有興趣於台灣過去的讀者,既能「看熱鬧」,又能進一步邁入浩翰歷史天地的入門磚。

  書中沒有任何一絲媚俗的簡化,並保存了學術最嚴謹的標準和最前緣的成果,不僅填補了讀者對16、17世紀知識上的空白,同時也替日後史學普及的書寫,立下了參照和思考的標竿。

        ——轉載自《Open Book閱讀誌》

文章節錄

《解碼臺灣史1550-1720》

頭目長老的「地方會議」

  公司每年舉辦地方會議,強化與各村社的主從、盟約關係,將他們凝聚在臺灣長官威嚴、慈愛的管轄之下;會議中公開任命長老、頒授權杖,賦予至高無上的權威與榮耀。

  1648年來臺的荷蘭土地測量師Caspar Schmalkalden,親眼目睹在赤崁的公司大庭園舉辦的地方會議(Landdag):一百多位各村社長老,在長桌並排而坐;臺灣長官、評議會議員、書記坐在前方的亭子裡,後方有一列士兵手持火繩槍、長戟,圍成半圓形護衛著。臺灣長官一面透過年度地方會議,宣布重大政策、任命長老、授與權杖,賦予長老「法統」地位;一面透過此一動員,確立公司與村社的盟約關係,維繫對全臺原住民的統治。

選授長老,權力認證

  荷蘭人從1635年起不斷地透過武力征服各部落,迫其簽訂條約,形成領主/臣民的關係,這是在亞洲殖民地擴張的特例。公司在重要村社派駐政務官、牧師或探訪傳道、學校教師,共同執行公司政策、督管部落。對部落的治理,最具統治意涵的年度地方會議,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一獨特制度,為其他殖民地所無。

  公司與麻豆社簽訂的第一份條約於1635年12月18日宣告生效後,旋即於翌年2月初,比照麻豆條約,與塔加里揚、下淡水、大木連、塔樓各社簽約;2月下旬,28個歸順村社的長老們齊集於赤崁,參加全臺首次地方會議,長官普特曼斯發表談話,先由翻譯員用新港語朗讀,接著用虎尾壠語(Tarrokayse spraecke)、山地語(bergh spraecke,鄒族語)朗讀,讓村社長老了解;會中規定每一村社依人口比例,選出1-3名頭人、首領,每人發給一件黑絨布袍、一根權杖,作為任命的認證、權力的象徵。到了1644年,正式在地方會議選授頭目與長老。

  會議制度的確立,在臺灣長官卡隆任內(1644-1646)形成,往後大致每年舉行,因此,1644年稱為第一次地方會議,以後依序稱第二次、第三次⋯⋯。全島區分為北路、南路、淡水、東部四個地方會議區。開會地點,南、北路都在赤崁的公司大庭園;淡水會議區在淡水城堡,東部在卑南。

年度考評,賞罰任免

  地方會議有既定的議程,以《熱蘭遮城日誌》最後一次記載、1656年3月10日舉行的南路會議為例,依例行儀式,公司士兵先以步槍對空鳴槍三次,繼由赤崁城、熱蘭遮城、臺江內海的一艘快艇,同時以大砲鳴放禮炮,以壯聲威;南路88個村社的長老依序入座,長官在臺灣評議會的議員、牧師等陪同下就坐;會議首先是長官宣講,由翻譯員分別以大木連(Tapopuliaan)、排灣、魯凱(Tongotaval)族語翻譯給所有長老知曉;接著進行年度重頭戲,長官逐一點名接見各社長老,宣讀年度考評,多數長老獲得肯定、續任;少數長老因怠職而遭撤換,改任新人,並授予權杖;不論續任、新任,長官會口頭嘉勉或訓誡,如無例外,都會賞給棉布、菸草。之後,照例宣讀公司的重要規定、長老職責、權杖意涵等等。

  這些議程走完,南路的年度地方會議就結束了。下午,公司招待長老們用餐。土地測量師Caspar Schmalkalden對於午宴場景有所描述:餐桌上有豐富的甜酒、燻烤或烹煮的魚與肉,長老們吃得津津有味,吃相卻令人不敢恭維,他們席捲盤中餐,吃不下的就裝入籃子、葫瓢裡帶回家。依照慣例,地方會議選在農曆月圓之日,讓遠程的長老可於夜間趕路。若從北路的牛罵社(今清水一帶)到赤崁的公司大庭園開會,將近200公里路程可有得走。

  歷年地方會議都一再重申若干事項,譬如:替換長老是既定政策,如同臺灣長官也要更換一樣;沒被留任者並非遭到羞辱,未來一年好好表現,仍可重登尊榮、威望的長老地位;開會期間不會被算舊帳、會議上的任何發言不會被追究。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