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發稿時間:2022/02/04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作者|洪愛珠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1/03/26

2021 Openbook好書獎-中文創作

評審推薦語/陳允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助理教授)

也許有些跳tone,讀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讓我想起日本動畫《中華一番》。主角劉昴星是四川菊下樓阿貝師傅之子。母親過世後,他帶著母親留給他的廚具與味覺記憶離開故鄉,展開料理修練。每當危難之際,記憶中媽媽的味道,總是能夠帶他回到料理的原點,讓他安定下來,勇敢前行。

雖然本業是設計師而並非廚師,但與劉昴星相似,洪愛珠繼承了母親、外婆等親族滋養予她的味覺記憶與飲食技藝,在長輩相繼過世後,這些記憶與技藝成為她專注日常,踏上寫作之路的關鍵。透過一篇又一篇的書寫儀式,她重新步履三代交織的購物路線,再現日常煮食的身體記憶,為曾有母親、外婆相伴的成長之路,留下些許可資追索的痕跡;並在自己的身上,發現親愛之人仍以某種方式存續、同在,藉此重新確認與逝者間的緊密聯繫。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是一部好看的飲食之書,同時也是一部動人的記憶與自我追尋之書。從文字的質地來看,洪愛珠文字的不煽情、不浮誇。寫人,她能以節制、內斂的筆調,呈現極深的哀傷與情感。寫購物、煮食、品味、文化,亦以明快、飽滿的短句為之。華麗而不鋪張,博學而不炫學。扎實簡潔,濃淡有致,而蘊有人情世故、詩意靈光,讀來酣暢且餘韻無窮。

從知識及文化史的層面來看,這本書也頗耐人咀嚼。由母女記憶出發,拉出母系及父系的家族史;從世居的蘆洲、大稻埕出發,擴及台灣、東南亞及世界交織的飲食文化史。順著人與人間的移動與聚散,既描繪了家族記憶的根,也展現出繁複遼闊的文化視野。知識性、情感面及可讀性皆備,並達到極好的平衡。不僅為飲食書寫踏出可喜的嘗試,也能帶給讀者愉悅而層次豐富的閱讀感受。

      ——轉載自《Openbook閱讀誌》

文章節錄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媽媽病篤。倒數時日,她愈是寡食少語長睡偶醒,往生命靜止方向深水潛游。彼時我每日問她想吃什麼,然後盡量張羅來,博她一點病中日光。媽媽談食物的時候,較能談笑,於是以此喚她回神,多望一眼我們這些今世家人。

  人在盡頭,返身回望,媽媽一生在吃食尚可謂富裕,倒數時刻,念想的反而是素樸的兒時食物。如鹹冬瓜蒸肉餅,那是已故外婆的家常菜,白粥醬菜或肉鬆一碟。而這日她說,想吃炸春捲。

  炸春捲自然不能是買來的。我媽雖病,但絕不糊塗,沒有什麼比外帶回家,被蒸氣捂軟的春捲皮更壞。最好辦法,便是買新鮮潤餅皮,裹炒過的春蔬,油炸後立刻呈到她面前。而時序初春,清明未至,潤餅皮在地方市場裡不易買,此時唯能往城裡去,倚靠我家三代女子的心靈故鄉:大稻埕、迪化街、永樂市場。

  陪病兩年,在頻繁的門診化療手術急診中,日常脫軌,活成夜長晝短,蒼白無風恆溫狀態。然而一抵迪化街,日光慷慨,曬褪病房陰涼。感官放大,整個街區的生活氣味聚攏上來。青草藥材的、熟食攤販的、香菇干貝蝦米魷魚的鮮腥味奔放,不遠處霞海城隍廟的香火,也嗅得一點。呼吸滿腔複雜氣味,就深感紮實活著。

  其中每股氣味,我都能單獨辨識,皆神奇勾引。回到陪外婆購物的兒童時期,和與媽媽一起吃喝的時光,我們知根知底熟門熟路,這是我家祖孫三代老派台妹,最熱愛的台北聚落。落俗一點便稱這類心情「出嫁女兒回娘家」。青春永恆真空,是女子心中的自由小鳥。返抵娘家,回到城北河邊的大稻埕,我們皆成少女,步履輕盈一臉發光。

  而娘家並非虛構,三人之中,我外婆阿蘭,是真正以大稻埕為娘家。日治末期,阿蘭在富庶的閩人聚落太平町延平北路長大,大橋國小六年級時,見證終戰,日本殖民時代結束。她去正值巔峰的永樂座戲院擔任售票員直到結婚。目睹過盛世之人,總留下幾枚勳章,日後外婆轉述永樂座一代青衣祭酒顧正秋巡演時的盛況,眼底仍有流轉的星閃。

  阿蘭結婚,遠嫁淡水河對岸,觀音山腳下的郊外之郊。形容自己進門時,足踏漆亮高跟鞋,一腳踩進屋內,鞋跟即深陷泥地,台北小姐的農村拚搏史自此開始。而老派淑女未曾放下往日講究。踏出房門,必全妝示人並抹朱紅唇膏,以馬甲束褲將自己紮緊,穿訂製洋裝,繫細黑皮帶。

  舊年對女子要求苛刻,美而無用不成,她還必須能幹。因此外婆與我媽,皆鄉里馳名的能做菜。外公經營外銷生意,六、七〇年代,員工近百家人數十,盛時每天擺開八大張圓桌吃飯。更有連綿宴席,賓客來自歐陸、中東與東南亞,宴以備料三日的華麗台菜,與自家釀酒。

  因此外婆購物,是頭家娘式氣派。日常採購,多以家近的蘆洲中山市場為基地,魚肉水果挑月曆似的,飽碩漂亮的上貨,量多交代一聲,讓商家送到家裡。但凡節慶或宴客,外婆仍親身回到大稻埕與永樂市場。

  大稻埕百年以來一直是南北貨及高檔食材集散地,過去許多辦桌師傅亦聚此處,人才與食材一筐打盡。對此我媽亦迷信,宴客所需的華麗食材,鮑參翅肚蜇頭竹笙,椴木香菇和日本干貝,甜湯用的雪蛤,及奶白油潤的宜蘭砂仁花生,都專趟來買。母女二人自有信任的老鋪,和一套精明選物標準。

  身為孫輩裡第一個孩子,外婆去哪都帶上我,以海量食物溺愛孫女,而我回報她白白胖胖及念念不忘。我與我媽,疊印外婆腳步,加以近年發現的店鋪,組織成老派購物路線。水邊時光慢,老城區迪化街的舊建築,那些楊德昌電影《青梅竹馬》裡,夜行車燈撫亮的街屋立面華飾,近年修復後原質再現,吸引潮流店鋪和觀光人潮。但只要老鋪猶在,民生氣息仍厚,就不至於弄得太面目全非。我們以老鋪為基礎,三代記憶為經緯,有憑有據的走跳此區。(文未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