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的力量

發稿時間:2019/09/06
偏見的力量
偏見的力量
作者|珍妮佛.艾柏哈特
譯者|丁凡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9/09/05

  一樁樁令人不敢置信的誤殺或誤判案例,很多都是因「內隱偏見」所致。作者艾柏哈特博士除了提供因偏見所引起的案例和故事外,也述說了其親身體驗,說明該如何檢視內隱偏見、發覺自己潛意識的偏見、偏見如何產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又應怎麼面對。艾柏哈特博士經常到監獄講課,在她的課堂上,監獄裡的囚犯也可自由發言,毫不在意種族界限。她說:「每次上課都提醒了我,教育的力量可以讓我們超越偏見,也提醒著學生,偏見的力量塑造了他們的人生。」

文章節錄

《偏見的力量:破解內隱偏見,消弭歧視心態》

  我和史丹佛的一群語言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和電腦科學家合作,檢視在尋常的交通攔查中,警察所用的語言,藉以嚴密測試警察和黑人駕駛與白人駕駛溝通時,是否有種族差異對待。

  我們在二○一五年到二○一七年進行研究,分析了幾乎一千件交通攔查的影片,涉及兩百四十五位奧克蘭警察。從這些攔查的逐字稿中,我們找出三萬六千個警察對被攔查的人表達的言辭,包含:打招呼、說明、字彙、句子和觀察。

  我們想知道,根據警察說的話,人民是否會認為警察跟他們溝通時,所表現的尊重有差別待遇。為了測量,我們邀請一組大學生評量四百一十四個不同語彙,用一到四的分數評估警察釋出的尊重、禮貌、友善、正式、無差別的程度。我們沒有告訴他們警察或駕駛的種族或性別。

  評量發現,整體而言,警察表現很專業。但是根據評分,當警察跟黑人駕駛說話時,比他們和白人駕駛說話時,比較缺乏尊重、比較不禮貌、比較不友善、比較不正式、比較有差別。這些變數在概念上彼此重疊,因此統稱為「尊重」。

  一旦我們理解了人們認為什麼是尊重的表現,我們用學習型機器自動分析了五十萬個交通攔查逐字稿的文字,統計出代表尊重的字,給每個字尊重的代表分數。我們再度發現,一般而言,奧克蘭警察都很尊重人民。但是,當我們依據種族區分尊重的分數時,發現了極具戲劇性的差別。

  警察很明顯地更尊重白人駕駛,更會使用正式稱謂(例如「先生」或「女士」)、更會關心人身安全(例如「晚上平安」或「小心開車」)、更會提供保證(例如「別擔心」或「沒問題」)。

  對黑人駕駛的「缺乏尊重」很快出現——攔查的五秒內,駕駛甚至還沒機會開口——並持續出現在整個互動過程中。這跟二十年前,我在波士頓被攔下來的經驗一致。

  我們的研究顯示,黑人警察就像白人警察一樣,較不尊重黑人駕駛。駕駛的種族勝過警察的種族。事實上,在波士頓把我攔下來並逮捕我的警察,就是黑人。

  幾十年後,佩戴式鏡頭問世,我所看到的模式,有一部分正是那天發生在我身上的情形。例如,從錄影機的影片中,我們的研究團隊看到,黑人駕駛比白人駕駛更晚得知自己為什麼被攔下來——在我的經驗中,直到拖吊車來了,我都不見得知道。如果警察在攔查的一開始,就顯得比較不尊重的話,駕駛後來往往會使用比較「憤怒」的字眼,表達更多的負面情緒。我還記得,我那天有多麼生氣,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尊重。

  單單根據警察的話,我們的研究者就能用一個簡單的電腦模型,預測被警察攔下的是黑人或是白人。

我們試著控制其他因素,但是無法用其他因素解釋警察語言上的差別對待。即使我們考慮到駕駛的年紀、性別、犯罪歷史、攔查地點、交通違規的嚴重程度,我們也發現明顯的種族差異。

  我們無法經由研究精準地指出,語言中的種族差異到底從何而來。差別可能來自偏見,但是也可能反映了各種變數,例如警方與社區的關係、警察習慣性地表現出制度上的常態,甚至可能是他們懷著善意,刻意使用其他種族最熟悉的語言,以便和人民建立關係或連結。

  但是我們知道,無論種族差異的源頭是什麼,造成的危險都高於受傷的感情或提高的音量。警察的語言和傳達出來的態度,可能降低黑人駕駛的合作意願,於是增加了互動升級的可能,最後導致原本可以避免的爭辯或逮捕—或更糟糕的結果。

  奧克蘭人權律師約翰.波里斯說:「你在街上開車,你被攔查,你抗議,結果你得到有罪的判決。」波里斯是檢察官,也是公設辯護律師。「這就是輕微的交通違規如何變成一樁刑案。」

  「輕微的交通違規」演變成為刑事案件,從而掌控了我。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