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

發稿時間:2020/05/01
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
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
作者|山本美香
譯者|林仁惠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0/04/01

  《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是日本著名戰地記者山本美香以生命所留下來的實錄。她出生於1967年,在大學畢業之後,和當時大多數日本女性一樣成為家庭主婦,卻因為懷抱著記者夢想,斷然離婚;成為記者之後,便在世界動盪的最前線採訪,尤其九一一事件後,更長期奔赴中東地區,向日本國民傳遞第一手的戰爭實況,讓人看見戰爭的「真相」。山本美香在序中說道,記者的職責,就是向全世界報導戰爭中人們的處境,進而創造出深刻反思的契機。然而,2012年,她在採訪敘利亞內戰時遭流彈射殺而亡,這本書,遂成為她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訊息。

文章節錄

《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

序:戰地記者這份工作 眾多生命消逝得無聲無息

戰地採訪(節錄)

  剛開始從事戰地採訪時,我曾對自己的工作有些煩惱。並非我討厭這份工作,也不是因為覺得過於辛苦而想放棄。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究竟有何意義?我突然喪失了自信。

  就這樣,懷著這份遲遲無法釋懷的鬱悶心情,我在二○○○年,前往阿富汗的移動診療所進行採訪。即便心頭有煩惱,也無法讓我打消往返衝突之地的念頭。

  在移動診療所工作的醫生和護士,都是阿富汗人。戰爭中,由於醫藥品不足,根本無法提供完善的治療。但在臨時設立的診療所前,卻依舊大排長龍。大家都是一路跋山涉水,從遙遠的村落走來的。

  有一名婦女,已從早上等候多時。只見她痛苦地喘著氣,看似非常不舒服。然而,當醫生為她聽診、測量體溫,並給予適當的建言後,她卻頓時開朗,面露安心神情。雖然病痛無法根治,病患心中的不安卻得以消除。當然,醫生還是會替病患治療傷口或動手術,因此對病患而言,醫生是猶如神一般的存在。

  「這真是教人敬佩的工作哪。」醫生的付出讓我深受感動,不禁覺得身為記者的自己實在渺小。

  那個時候,我認識了前來避難的一家人。被迫離開村子、輾轉流離至此的這一家人,就住在那看似風一吹便會垮掉的破爛帳篷裡。父親身形削瘦,臉上刻滿深深的皺紋,全然看不出他才四十歲。母親也骨瘦如柴,面容憔悴。裹著皺巴巴毛毯的少女,已高燒多日,就連坐起身也看似痛苦難耐。

  某個嚴冬的早晨,外頭白雪紛飛,寒風刺骨。那名難民父親帶我去看了他們數天前才死去的幼子墳墓。他們四歲的兒子罹患感冒,沒多久便病逝了。因為營養失調和嚴酷寒冷,加速病情惡化。

  伊斯蘭教徒不以火化的方式處理遺體,而是以白布包裹之後舉行土葬。墳墓就靜靜地躺在可俯瞰難民營的小山丘斜坡上。

  「如果有藥的話,我兒子就不會死了。」

  父親哭紅了雙眼。我一面以攝影機拍攝他悲慟欲絕的身影,一面不禁捫心自問,自己到底能幫上什麼忙?同時感到持著攝影機的手愈來愈沉重,近乎軟弱無力。

  就在這時,那名父親開口對我說:「謝謝妳遠道而來。我以為我們早已被世人所遺忘,根本沒人知道我們的存在。」

  看著他淚流滿面、不停道謝的模樣,帶給我莫大的衝擊。

  我來到這地方也是有意義的,不,是非有意義不可!我得將自己此時此刻所目擊到的一切,報導給全世界知道。這個衝擊瞬間擊碎了我那微不足道的煩惱,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多如山。在這一刻,我下定決心要卯足全力做好記者的工作。

  於衝突之地,有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人們悄然失去性命。只因我們的渾然不知,眾多生命就此消逝。我甚至認為「不知道」本身就是一種罪。

  當然,人並非萬能,但醫生所使用的止痛劑和抗生素卻能立即發揮效用,治療傷處和病痛。與之相比,記者的工作,有時可能無法帶來顯而易見的巨大變化,甚至會焦慮無法立即幫助到人而痛苦。不過,它仍具有得以逐步消滅名為「衝突」這個病魔的潛力。

  醫生有醫生的職責,記者也有記者的職責。醫生拯救眼前正處於痛苦中的人們,記者則是藉由向全世界報導這群人的存在,創造出一個讓大家思考該如何解救他們的契機。

  我深信,只要每人各司其事,必定能以緩慢卻踏實的步伐,一步步擴展世界和平。

  前些時候,有位小學生告訴我:「要讓戰爭消失,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將世界重新設定吧。」

  看著他認真無比的神情,我實在無法以「最近的青少年因為老是在玩電玩遊戲,所以才會有這般想法」,如此不經深思的話徹底否決他。如果可以重新設定,自是輕鬆許多,但實際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我想他一定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話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這絕不是真心話。

  我個人對這群「現代的孩子」充滿信心。因為我在演講中或課堂上所見到的這群中小學生,僅僅經過一兩個小時,他們臉上的表情便已截然不同。我知道他們都擁有一顆溫柔、細膩的心。

  看到被炸彈炸傷的孩童相片,有學生忍不住喊了聲:「好殘忍。」也有學生瞬間垂下了視線。儘管如此,我仍收到許多學生對於戰爭議題的感言和信件,都是在與朋友、老師或家人討論、認真思考後所寄來的。信上無不述說著戰爭的可怕;想不到竟有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孩子過著受盡傷害、痛苦不安的生活;原來日本是如此幸福且和平;由衷期盼自己也能為和平的未來盡上一份心力……等等。

  縱使無法像電玩遊戲那樣重新設定,不過世界依舊會往好的方向改變。我的這般想法已確實傳達給大家了。反覆讀著學生們的來信與感言,身為戰地記者的我,打從心底認為:「真是太好了!日本的年輕一代還是有希望的。」

  所謂的戰爭究竟是什麼?我期望大家得以一同思考這個問題,變懷著這個心願,寫下了這本書。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