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吸管為什麼不能回收?其他國家怎麼做?

環保署預告2019年7月起四大公共場所禁止提供內用者一次性塑膠吸管,政策立意良善,卻因為「珍珠奶茶怎麼喝」引發爭論。塑膠吸管為什麼對海洋造成重大危害?難道不能回收嗎?其他國家又是怎麼面對這個問題?

政府是怎麼規劃的

4大場所包含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8000家業者,禁止提供「內用者」一次性塑膠吸管,預計2019年7月1日上路。2020年所有餐飲業內用都不可提供,2025年全面限用一次性吸管,民眾需要吸管必須自費,2030年則全面禁用,商家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

延伸閱讀

丟進垃圾桶的吸管為什麼跑到海裡?

「明明把吸管丟進垃圾桶,為什麼它會跑到海裡?」海岸的垃圾除了來自人們到海邊活動所遺留,也有一部分是都市垃圾因雨水、風吹等影響,進入排水溝、河流,再被沖刷至海裡。另外,海岸沿線或河川集水區合法掩埋場的垃圾,也會因為雨水沖刷或強風吹落進入河川,最終流入大海。

延伸閱讀

吸管不能回收嗎?

在台灣,吸管不屬於塑膠「容器」,不是環保署規定的回收項目之一,而是由各縣市自行決定是否回收。可以回收吸管的縣市只有少數,一來是吸管使用過後如果不洗乾淨晾乾就回收,會孳生細菌,也會影響回收品質。二來是吸管體積太小,回收利潤不足以支付分類作業成本。

※目前可回收(已沖洗乾淨)吸管縣市:新北市、基隆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金門縣

危害到底多嚴重?

聯合國的報告顯示,人類每年製造90億噸塑膠,僅有9%被回收,每年約有1300萬噸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10萬隻海洋生物因塑膠致死。鯨豚肚子裡塞滿塑膠垃圾的恐怖畫面越來越常見。又或是像前幾年讓人印象深刻的海龜救援影片,只見海龜鼻孔內卡了一根塑膠吸管,救援過程中牠不斷掙扎,血不停地流,令人心痛。

延伸閱讀

破除環保吸管疑慮

●清潔:不鏽鋼、鈦、竹等材質吸管因為無法透視內側,可能有衛生疑慮。其實只要使用後馬上清洗,並搭配軟刷毛刷洗內側(勿使用硬刷),就能做到清潔。

●破碎:玻璃吸管有摔落破碎的可能,但只要小心擺放或使用就能避免,就如同使用家中陶瓷或其他玻璃餐具。

●堅硬:金屬與玻璃材質都是堅硬物質,使用時跌倒可能傷及人體,就如同拿筷子般,不可邊活動邊使用。

破除環保吸管疑慮

●發霉:無論任何材質吸管,清潔後都應該保持乾燥,以免滋生細菌或發霉。

●耗能:除非完全使用天然材質(例如竹子)或手工製作,否則製作吸管過程都會耗能,因此民眾應有「除非必要,否則不要用吸管」觀念,若要使用,也要養成重複利用的習慣,或使用可自然分解材質,才能真正貫徹環保。

其他國家有哪些計畫?

● 英國:計畫在英格蘭地區禁止販售一次性塑膠吸管、攪拌棒和棉花棒。英國與愛爾蘭1361家麥當勞將從9月開始改用紙吸管,預計2019年全面上路。

● 美國西雅圖:從7月起,一律禁止餐廳提供塑膠吸管與容器。

● 肯亞:2017年8月祭出被稱為全球最嚴的限塑政策,製造、販賣或使用塑膠袋有可能被判最高4年徒刑或罰款4萬美元。

其他國家有哪些計畫?

● 法國:非政府組織「拒絕吸管協會」2月3日首度發起「國際無吸管日」,在這天舉辦活動提醒大眾塑膠吸管對環境的危害,有35國響應;協會創辦人也發起連署,呼籲政府禁用吸管。

● 泰國:觀光總局率先提出全國清潔宣言,目標2021年將塑膠垃圾減半;國家海洋與沿海資源部也訂出2027年減塑目標,訂定短、中、長期減塑計畫,希望將海中和海岸垃圾減半。

高中生研發玉米澱粉吸管

塑膠吸管卡在海龜鼻孔事件觸動一群法國高中生,他們和製造商合作,成功製造出可生物分解的玉米澱粉吸管,也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微型企業。這種玉米澱粉吸管最多耐熱到攝氏50度,外觀和觸感都與塑膠吸管幾乎無異,甚至比塑膠更硬挺些,但6到9個月時間就可100%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