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3年6月號
國家領導人的伴侶,除了我們熟知的第一夫人、第一先生,現在也出現更多元的身分。如法國第一位未婚的總統歐蘭德,他的同居女友公開表示不喜歡「第一夫人」稱號;冰島前「第一家庭」則是由同性伴侶組成。本期《全球中央》封面故事,將介紹這些政治舞台上「第一配角」的故事。
《全球中央》2013年6月號

周元華:睡眠是紓壓指標

2013/5/29 13:2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壓力無所不在,調適壓力的前提,先要了解自己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思考是要改變想法,還是改變生活型態。檢視自己是否挺得住壓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睡眠品質。

文/陳清芳 (中央社記者)

「最近睡得好嗎?」這句話,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周元華掛在嘴上,不僅是類似「吃飯了嗎?」的問候語,更是觀察對方能否負荷壓力的指標。壓力大受不了,睡不好是最明顯的症狀;老是睡不好,也會讓人壓力大,兩者的治療方式不一樣,絕對不是來顆助眠藥那麼簡單。

琳瑯滿目的養生保健書刊,經常教人減壓,周元華卻認為,壓力也是驅力,「與其減壓,不如調適壓力」。

他說,中國人容易災難焦慮,從小父母就會嚇小孩「不要太晚回家,會遇到壞人」。壓力無所不在,而且人各有性格,又有七情六欲,有人失戀幾次都能重新振作,有人卻常因小事而心情低落。調適壓力的前提,是先要了解自己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思考是要改變想法,還是要改變生活型態。

去年9月下旬,前總統陳水扁到台北榮總戒護就醫住院,當時陳水扁家屬非常排斥台北榮總,陳水扁友人也不信任院方的診斷,急切想讓陳水扁轉院,甚至回家治療。這是台北榮總醫療團隊面臨的壓力。周元華是陳水扁的主治醫師,面對各方質疑,還被推派上立法院說明陳水扁的病情。

周元華診斷陳水扁罹患重度憂鬱症。一開始,他曾公開表示「醫病關係」攸關治療成效。主治陳水扁八個月後之後,情況大不同,他說,陳水扁講了許多內心話,至於說了什麼,則是醫病彼此的秘密。

化解猜忌的靈藥是「以人為本,誠實以對」,周元華說,消費買賣以客為尊,醫療卻不能讓病人「爽」,而是良藥苦口。當別人告訴陳水扁有希望回家時,他提醒陳水扁隨時都會回監獄;想得快一步,了解陳水扁的需求,而不是敷衍。

周元華對陳水扁的治療建議是「居家治療」,有人解讀為「回家治療」,引發爭議。他解釋,「居家治療」是醫學專有名詞,是社區治療的一環,不等於回家;陳水扁是受刑人,能否回家,從來就不是台北榮總能夠決定。

這段時間,就算周元華有壓力,情緒也不外露。他表示,精神科醫師的情緒波動不應該讓病人知道,否則會影響病情,近幾年來,每隔二年會遇到一些爭議事件,三年前,還會對病人發脾氣,到目前為止,他很少抓狂。

他說,檢視自己是否挺得住壓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問自己最近睡得好嗎?是否注意力不集中。

周元華笑說,「因為我有養家活口的壓力」,所以會每天邊踩步行機或騎飛輪,邊看財經節目;每天運動1到1.5小時,有空時去游泳;游泳時腦中冒出來的想法,往往能拿來指導學生進行研究。

很多人會說,天天加班,忙得沒空睡覺,怎麼有空運動?周元華卻說,如果工作12小時和10小時賺得錢差不多,不如拿1、2個小時去運動,規律運動產生神經滋養因子,壓力和焦慮或可不藥而解,時間到了就想睡覺,覺睡得好,生活作息有節律,抗壓能力自然能提高。

說來也是意外收穫,周元華運動的動機是降血壓,他說,當時「我才48歲,怎麼就高血壓了」,習慣運動後,體重下降,體型變結實,曾經試著完全停用高血壓藥,不料血壓回升,只好繼續使用少量藥物控制血壓。

民眾對於精神科用藥,例如助眠劑,常有迷思,例如:會用上癮、會愈用愈沒效等。周元華以自身治療高血壓的經驗勸解病人:精神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是功能出了問題,不是有致病的病毒細菌,怎麼沒有人說降血壓、血糖的藥會讓人上癮?看待精神科用藥,有需要就用,不要有額外的心理壓力。

他解釋,睡眠後半段的快速動眼期,大腦忙著將日間所見所聞歸類過濾,重整之後,神清氣爽,迎接新的一天。睡不好覺的人,大腦沒做好工作,就會白天注意力不集中。不少精神病友復發前,先是睡不好,一直睡不好更折磨人,與其如此,經醫師處方適當用藥助眠,儘快找回生活節律,可避免病情惡化。

家人能幫忙的,就是聆聽病人。聆聽要有技巧,重質不重量,不然病人反反覆覆講同樣的事,忙了一天的家人心情沉重,既做不了別的事情,也累積壓力。周元華的建議是,當主題告一段落,趁著病人喝口水、換口氣,打斷談話,適度提醒:「我還有事情沒有做,等某某時候,我再聽你說」。

周元華不排斥病友求神問卜,他在開住院單之前,還會先問病家去廟裡了嗎?去的是大廟嗎?神明怎麼說的?有的病人後來會主動詢問「吃香灰符水好不好?」他則反問要吃多久?一符多少錢?吃半年可能會重金屬傷肝,一符好幾千元就太貴了。

他展現出來的同理心,正是建立醫病互信的第一步,與病人攜手邁向康復。(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6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馬來西亞大選邁向改革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