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蘇花改東澳隧道地質複雜 工人戮力克服

2018/1/17 08:57(1/17 10: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給花東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2)(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7日電)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澳到東澳段的東澳隧道雖只有3.4公里,但卻是蘇花改地質最複雜的工程,受斷層影響,曾發生多次抽坍、湧水,施工人員還得忍受隧道內不佳的空氣環境。

蘇花改全長38.8公里,開鑿8個隧道,即將在農曆年前通車的第一階段東澳到蘇澳到東澳段全長9.7公里,歷時5年多的施工,難度最高的東澳隧道於民國102年8月起開挖,長度只有3.4公里,歷經約3年貫通。

根據蘇花改工程處統計,東澳隧道在3年多開挖期間,北上線就曾發生過11次較具規模、耗時處理的大坍方(工程界稱抽坍)與湧水災害,南下線14次。隧道最高總湧水量達每分鐘12噸。

蘇花改東澳工務段長項授青向中央社記者說,開挖隧道最怕碰到大湧水,為了避免當年東澳台鐵新永春隧道在開挖時遭遇大量湧水的前例,東澳隧道在開挖時儘量避開湧水路段,並抬高路基、稍往海邊移,但在開挖過程中還是屢遭險阻。

他表示,東澳隧道在開挖之前,隧道內的岩盤就幾乎早已破碎;開挖後,施工單位曾遭遇小帽山斷層帶、猴猗山斷層帶、大理岩層的湧水段,隧道上方覆蓋的土石厚度最薄段只約7公尺。此外,在斷層帶之間還有擾動剪裂密集破碎帶,常見抽坍,工程人員常面臨開挖前進1公尺,卻又要退後5公尺的窘境。

項授青回憶,東澳工務段員工過去在東澳駐地生活與工作時最怕遇上颱風,若加上鐵路、蘇花公路不通、通話訊號不良又停電時,工務段辦公室就成孤島,這更加證明為何花蓮人需要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

他也說,因為台灣沒有固定的隧道工程,負責鑽孔埋炸藥到引爆危險性高的隧道坑夫,人力青黃不接,加上東澳隧道過去以24小時輪番施工,過去曾險些發生過月薪新台幣8萬元,卻聘請不到坑夫的情況。

東澳隧道歷經約3年打通後,雖象徵已克服最大障礙,但後續挑戰還是接踵而來。

蘇花改工程處長邵厚潔說,東澳隧道在去年貫通進行後續襯砌工程時,再度先後發生4次局部抽坍,一度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所幸施工人員加緊趕工,迎頭趕上原定的進度。

除要克服地質惡劣之外,過去工人在開挖東澳隧道時還要面臨高溫與空氣不佳的環境,隧道內溫度動輒超過攝氏30度,工人揮汗如雨,在暗黑環境下工作。

福清營造公司經理李健鴻說,當年他們在負責開挖地質破碎、含水量又高的東澳隧道時,為了提升環境舒適,還要啟動送風及通風設備。

李健鴻指出,此外,過去以怪手開挖時,見到湧水越來越大時就要馬上撤退;等到出水量穩定後,工人還要穿上雨衣,在宛如大雨環境下補強岩壁,進行防水施作,或是在水深及膝下,涉水進入施工。

「當年前進深度越深,空氣品質越不好」施工人員說,東澳隧道過去以鑽炸開挖後,若經過氣體偵測器最低合格標準後就要進入施工,當時不僅煙霧、粉塵尚未完全消散,空氣中還夾雜機具在旁運作的柴油臭味。

東澳隧道雖非整個蘇花改工程中最長的隧道,但卻是地質複雜及困難度最高的隧道,它位處高降雨量與地震頻繁環境,在多重因素下屢次干擾施工進度,工程困難不言可喻。

值得一提的是,為營造救災安全環境,東澳隧道設有全國首座隧道水霧自動設備,一旦未來通車後有濃煙或火警時可即時啟動,先有3分鐘時間讓用路人逃離現場,3分鐘後再啟動現場附近100公尺的水霧自動設備,降低溫度滅火,最後再讓救災人車進入執行任務。

未來蘇花改的觀音隧道、谷風隧道、中仁隧道及仁水隧道等甲級隧道也將分別建置,及時阻止災害發生。1070117


延伸閱讀》蘇花高變蘇花改 安全回家路環保糾結10年
延伸閱讀》蘇花改蘇澳到東澳 行車規定看這裡
延伸閱讀》蘇花改2年後全通 長隧道工程是最大挑戰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