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8年7月
台灣學術界近年來頻傳大學教授被挖角到海外,其中,臺大土木系教授康仕仲也應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邀請,將於今年暑假前往擔任建築及機器人跨領域研究中心主持人。人才紛紛出走,無疑為台灣高教敲響了警鐘。
全球中央2018年7月

領頭海外招生 臺科大打出名號

2018/7/11 10:1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10年前台灣技職體系不被重視,一般大學畢業的優秀學生不太願意就讀臺科大碩博班。臺科大深怕研究生不夠優秀會影響研發能量,積極從海外找人才,學校也配合打造國際環境,如今台科大國際生密度已居台灣之冠。

文/陳至中 (中央社記者)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針對校齡50年以下、發展迅速且表現突出的大學進行調查,在去年公布2018年全球年輕潛力大學排名,臺灣科技大學列居第23名,為全台排名最佳。台灣大專院校受到少子女化衝擊和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技職龍頭臺科大早早預見問題,10年前開始布局國際招生,如今已是島內國際學生密度最高的學校。

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其他肉品也須經過嚴格的屠宰過程,不能使用豬油或酒烹調。在台灣,許多穆斯林仰賴一款「清真.台灣」App,找尋符合清真規範的餐廳,而這款App,就出自臺灣科技大學資工系博士班學生哈明飛等人之手。

來自印尼的他,召集一群關心穆斯林權益的朋友,一同蒐集全台超過300個清真餐廳、商店、旅館、祈禱室所在位置。這項公益行動獲得媒體大篇幅報導,也登上國際新聞版面。

在臺科大校園內,有將近700名像哈明飛一樣的國際學生,和本地師生自在地用英語學習、生活,考量臺科大學生規模僅1萬多人,國際生密度卻居台灣之冠。

臺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臺科大10年前就開始布局招收國際生,如今已在世界許多地區打出名號。一次海外聯合招生活動,許多人興沖沖地跑去臺灣大學攤位,後來才知道找錯學校。然而,臺科大之所以提早布局,有著不得已的苦衷。廖慶榮表示,10年前台灣技職體系不被重視,即便臺科大研究、產學合作做得好,一般大學畢業的優秀學生也不太願意就讀臺科大的碩博班。

臺科大教師深怕研究生不夠優秀會影響整體研發能量,因此積極從海外找人才,學校也配合打造國際環境,不僅有國際生宿舍,連專賣清真食品的餐廳在校內都開了兩家。

廖慶榮說,現在很多海外大學講師到臺科大進修,拿到博士學位後再回國當教授,就像30年前台灣學者到美國一樣。

印尼籍校友吳慧莉(FelyciaEdi Soetaredjo)就是一個好例子,她先在澳洲攻得碩士,2013年再畢業於臺科大化工系博士班,隨後返回印尼任教。今年她以改善汙水處理的技術,獲新加坡雜誌《亞洲科學家》評為傑出的100位科學家。

廖慶榮得意地說,臺科大的國際化領先政府的腳步。不少國家是第一次有學生來台,簽證卡關,還要靠校方和政府部門溝通才成行。而作為台灣技職龍頭,臺科大近年也帶著國內多個學校一同和德國應用科大聯盟談合作,帶動國內技職的發展。面對國際大學競爭,廖慶榮不諱言,臺科大的標竿學校是日本的東京工業大學。近年兩校交流密切,暑期東工大都會派師生來台暑期營,一邊學習、一邊觀光,臺科大也幫忙安排到企業參訪,藉機幫兩國業界牽線。

對於台灣高等教育發展,廖慶榮主張技職體系大專應適當「分類」,其中一類走類似歐洲的「應用科技大學」,強調就業導向,以培養業界人才為重點,甚至可以完全不做研究;另一類則走研究取向的「工業大學」,主要是和業界密切結合,幫企業做研發工作。

廖慶榮表示,上述區分的好處,是政府可針對不同類型的大學,制訂不同的政策。現在台灣常用一套法規,就要適用所有的學校,常鬧出笑話。

臺科大前副校長恒勇智說,如今的經濟趨勢,一定要有很好的「工業大學」引領產業發展。台灣關於產學合作的法規仍有待進一步鬆綁,或可學習韓國浦項工科大學的方式,鼓勵企業界更積極地投入人才培育。

廖慶榮指出台灣高教的許多優勢,包括相對較低的研發成本、商品化成本,能夠很快地把研發成果變成實品。廖慶榮說,許多國外大學願意跟台灣學校合作,就是看到這項實力。

面對台灣人才流失議題,廖慶榮則相對樂觀,他認為要吸引海外學術菁英回台,除了客觀的薪資條件,其實也需要一些「感召」,包括人情攻勢、使命感。廖慶榮常跟海外人才說,在國外你可能只是龐大學術體系的一個小螺絲釘,但回到台灣,卻有機會帶動整個國家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恒勇智也表示,學者除了看薪資,也會看中學校的整體研發水準。台灣技職和業界合作密切,不少研究成果,都能直接帶動產業的升級,產生極大的實務價值和貢獻,這樣的成就感,往往能讓人願意回國。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開幕慶,《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寂寞挫折打不退 廣告人圓電影夢
172.3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