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4年12月號
台灣素有「美食王國」的美譽,然而,食育不以追求美味為終極目標,更不會為了「價廉物美」犧牲健康和環境倫理。吃什麼?怎麼吃?食物怎麼來?看歐美日台如何教,讓孩子惜食也享食,找回與食物全方位的親密關係。
《全球中央》2014年12月號

腳踏實地種菜的孩子不一樣

2014/12/2 11:3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有校長說,下田種菜是種生命教育,可以培養小朋友體驗挫折、修改行為。也有校長觀察,小朋友體驗過農事的辛苦後,變得不挑食,每週「蔬食日」都把菜吃得精光。

文╱蘇龍麒(中央社記者)

台灣近年來黑心油品事件頻傳,讓民眾聞「食」色變。新北市有一群國小校長,卻在八、九年前,就悄悄展開食農教育,希望學童能夠透過農事體驗的「腳踏實地」,進而達到品格上的腳踏實地。

目前在新北市新莊區昌平國小擔任校長的張信務,八年前擔任新莊區新泰國小校長時,展開了他食農教育的第一步。

不論是新泰國小,亦或是昌平國小,都是新北市都會區的學校,校園內要進行農事體驗,足夠的場地是先決條件。

張信務到新泰國小任職時,發現校門口旁有塊空地荒煙蔓草,在家長會的協助下,這塊空地被整理成約20塊小菜園,還有一個半圓形、約數十坪的水稻田,開闢出新泰國小專屬的農場。

張信務離開新泰國小後,現任校長洪中明接下這塊約300坪的菜園,持續發展食農教育,也成為新泰國小的重要特色之一。

洪中明說,下田種菜是種生命教育,可以培養小朋友體驗挫折、修改行為,也讓新泰國小拿下「品德教育特色績優學校」,更是新北市唯一獲得表揚者。

生命教育不是校長說說而已。在照顧農作物的過程中,新泰國小的小朋友看到毛毛蟲,不是害怕得丟掉或殺死牠們,反而是開開心心的四處炫耀,並找老師借來飼育箱,開始養育它們,做為自然科教學觀察的一部分。

四年前張信務轉往昌平國小任職,在昌平國小有更多的空間利用下,張信務的農園也越開越大,種植的作物也越來越多,就連附設托兒所的小小孩,都可以利用盆栽種植蘿蔓等葉菜類植物。

今年昌平國小甚至一口氣灑下上千顆洛神花種子,長成了約500棵洛神花樹,讓志工帶著學童做成蜜餞。

張信務說,近年來的食安風暴,就是起源於有人不腳踏實地,食農教育讓小朋友的腳接觸到土地,真正的「腳踏實地」,也傳達出這一份腳踏實地的精神。

他說,都市孩子難得接觸農作,藉由讓孩子實際工作,小朋友食用時,會更珍惜每一口菜。甚至有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為了查怎麼照顧好栽種的菜,主動上網找資料。張信務說,會有這樣的發展,他始料未及。

食農教育的精神,除了在都會地區紮根,在較偏遠的新北市林口區瑞平國小,又有了不同的變化。

位於海邊、種植不少防風樹木的瑞平國小,落葉多變成了學校的特色,在校長朱富榮的巧思,與家長會的協助下,將落葉蒐集、堆放發酵成堆肥,再將這些堆肥用於每班的菜圃中,環保教育與食農教育的結合,發展出另外一種特色。

從小就在都市長大的朱富榮說,小時候學自然科學,都要從書本上看植物,但這些植物實際上長什麼樣,卻從來沒有看過。

透過朱富榮向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教育局等單位爭取經費,加上學校老師的決心,讓這個位於海邊、先天條件不算太好的小學校,有機農場經營得相當有聲有色。

有別於現在小孩的挑食,記者到訪瑞平國小的這一天,學校營養午餐是「蔬食日」,相較於一般小孩子的「無肉不歡」,瑞平國小的小朋友打開便當,毫不挑食的將飯與蔬菜全部吃光光,還有不少小朋友跑到廚房加菜。朱富榮說,小朋友體驗過農事的辛苦,不挑食是最大的進步之處。

為了維持小朋友對農事體驗的興趣,三名校長也大費苦心。有種植水稻的新泰與昌平,將收成的穀粒裝瓶送給畢業的學生,新泰國小還附上老師給學生的話,取名為「愛的穀粒(鼓勵)」,做為學生畢業的最佳禮物。

新泰與昌平還會將學校其他農作物的收成,讓學生帶回家給爸媽分享,小朋友都說,自己種的青菜吃起來,就是特別的好吃。瑞平國小則直接將採收的農作物,替學生的營養午餐加菜,讓小朋友的農事體驗,更有成就感,也更有興趣繼續種下去。

校內的農事體驗能夠成功,背後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也是關鍵,不論是新泰、昌平或是瑞平,都有不少的志工、工友指導著小朋友進行農事體驗,並且在小朋友無法照顧農作物時,接下照顧的重擔,成為不可或缺的幕後推手。

推動校內農事體驗,除了讓學童的智識有所成長外,對三所學校來說,也獲得額外的收穫。在少子化的台灣,學校無不減班、併校,瑞平國小因為地處偏遠,一度也差點遭到併校,但在朱富榮推動農事體驗後,全校學生人數增加近兩成,全校有七成學生來自於學區外。

新泰國小也有類似的情形,學生在少子化衝擊下,始終維持著相當穩定,校內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學區外。

屬於自由學區的昌平國小,在張信務四年食農教育的推動下,今年畢業生五班,一年級卻收了12班,人數大大增長。

這些都顯示出食農教育在台灣,已經獲得家長更多的肯定,未來食農教育在台灣,也將有令人期待的不同風貌。(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4年12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毒梟干政 墨西哥亂象頻傳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