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1月
川普在2017年元月20日上任, 這位企業家出身的「政治素人」,過去的言行頗有爭議,行事作風迥異於一般傳統的政治人物,也不按牌理出牌,但可預料的是,其施政絕對動見觀贍, 直接影響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新秩序,究竟是會投下新的震撼彈,還是創新再進?皆充滿了不確定性。各國領導人現階段也都在霧裡看花,認真研究川普的思考邏輯,看川普到底會提出什麼新方妙法,因此,「川普學」正夯!
全球中央1月

揮別半世紀陰霾 德國再現藍天

2017/1/16 14:1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重工業不等於汙染,是德國經濟與環保拉鋸對抗後的共識。走過半世紀抗霾之路,魯爾區再見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儼然是全球環保先鋒與借鏡。與自然和平相處,爭取更健康的居住環境,德國仍在革命尚未成功的道路上前行。

文、攝影/林珍良 (旅居慕尼黑)

重工業是德國經濟命脈,側重汽車、機械、化工、煤礦、鋼鐵等重工業的發展,支撐起德國在歐洲、甚至全世界經濟體的領導地位。連帶付出的代價,曾讓德國天空黯淡失色。歷經半世紀之久的汙染治理,德國政黨與民間的決心,以及通力展現的環保意識與行動,使得德國再現藍天。

為大自然止痛療傷 老牌工業區華麗轉身

全球幾十年來竭力追求經濟發展,環境汙染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必要之惡。「先汙染,後治理」是大部分國家經濟與環保政策的基調。根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2015年統計,全世界每年超過330萬人因為空汙死亡。用無價生命換取經濟成長,是如今身為環保表率的德國一樣有過的慘痛經歷。

「魯爾區的天空必須重新藍起來!」是前德國總理布蘭特(Wil ly Brandt)在1961年的競選口號。當時,位在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的魯爾區(Ruhrgebiet)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燃煤廠與鋼鐵廠密布。德國在二戰戰敗後能從滿地廢墟中重新站立,恢復經濟且迅速起飛,魯爾區有關鍵性的貢獻。

因為工業快速成長帶出嚴重的環境汙染,魯爾區的湖泊開始浮起大片死魚、森林大面積死亡、農作減少。萊茵河充滿化學及鑄造廠排出的廢水,猶如一道彩虹河;空氣中充斥黑煙,當地人無奈戲稱是天使在烤餅。當時魯爾區的天空彌漫150萬噸的灰塵、煤煙,高達400萬噸有毒的硫磺物質。

「重工業不等於汙染」,是德國經濟與環保拉鋸對抗後的共識。當時工業界要遵守廢氣必須脫硫、過濾的政策,工廠得花大錢更新設備、安裝過濾器。環保的責任不只針對大型工業,私人汽車要上路,也要求帶有廢氣處理器。

透過車輛限行來抑制廢氣排放的政策發展至今。以慕尼黑為例,汽車二氧化氮、微粒排放量未達標準的汽車、公車、大卡車,都不得開進設定為「低排放環保區」(Umweltzone)的市中心,否則要罰款80歐。德國實施這項規定的城市已超過50 個。未來,還將推動更高標準的「零排放區」(Null Emissions Gebiet),只有電動車才得駛入。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德國力推新能源車 汽車零排放倒數計時

發展零排放的電動車已成為德國跨政黨的一致方向。德國聯邦議會在2016年10月提議通過, 最晚從2030年起,將全面禁止汽油及柴油汽車的生產,也就是, 要買新車的人只能買電動車。

這也是環保政黨綠黨(Grüne)2017年競選的重要政策。2016年11月的綠黨代表大會上,戴姆勒集團(Daimler Benz) 總裁蔡澈(Dieter Zetsche)公開支持發展零排放汽車,他宣示, 願意在降低排氣量上共負重任。他在2016年9月的巴黎汽車展上也提出戴姆勒將在2025年前推出10款電動車的研發藍圖。

德國如今嘗得環保果實,不能不提環保團體對政府的施壓與堅持,德國環境自然保護協會(BUND)便是政策推動的功臣之一。產業界從一開始強烈反彈環保高標準的要求,到現在宣告為愛地球付出心力,其實工業界面子裡子雙贏。因為環保高要求造就德國工業在降低汙染的技術和優勢競爭力,以汽車業為例,面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飛, 電動車技術是德國汽車廠商手中的金鑰。

走過半世紀漫長的抗霾之路,魯爾區再見藍天白雲、空氣清新,是環保成功的樣板。其實,德國的空汙改善仍舊不理想,柏林、慕尼黑、科隆等大城市的空氣懸浮微粒常常拉警報, 超過歐盟PM10的標準。戴姆勒老家─「汽車城」斯圖加特甚至被德國媒體拿來與北京相提並論,稱為「德國空氣汙染的首都」;雖然民眾自覺自制不開車出行,空氣品質仍經常不及格。

德國儼然是全球環保先鋒與借鏡,事實上,是其他國家的情況更加糟糕。與自然和平相處, 爭取更健康的居住環境,德國仍在革命尚未成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7年1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非洲娃娃新娘 掙扎於陋習中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