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設計與教育跨域聯手,共同打造21所美感校園

發稿時間:2022/06/09 16:30:31

監察院范巽綠委員、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教育部蔡清華次長、立法院林奕華委員(前排右二起至左),共同出席學美.美學3.0發表會。
監察院范巽綠委員、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教育部蔡清華次長、立法院林奕華委員(前排右二起至左),共同出席學美.美學3.0發表會。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609 16:30:31)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是台灣史上設計與教育體系的首度合作,透過導入設計思考優化使用經驗,並重新思考與定義教育場域的意義。自108年啟動「學美.美學1.0」,110年「學美.美學3.0」共遴選出25所學校及21組設計團隊,進入教育現場共同執行改造任務。其中21所學校與17組設計團隊已於今年5月完成美感變身的工程。今日舉行成果分享會,由教育部蔡清華次長親自主持,並依不同改造主題與特色,邀請12所學校代表及設計團隊現身說法,分享設計專業進入校園進行改造以來,在教育現場引發的熱烈討論與迴響。

「學美.美學」主要為協助全國公私立高中職、國中、國小等,徵選專業設計團隊共同完成校園美學改造,並透過設計思考開創新的教育思維與解決方法。每年學校的遴選皆透過公開徵件,由學校自行提出校園改造需求之申請。「學美.美學3.0」共有159所學校提出申請,經過評審團隊兩階段評選及實地考察後,選出北、中、南、東部及離島金門等地區共25所學校成為改造的合作對象;在設計團隊的徵選上,則從來自各領域共44組設計團隊提出的87案進行評選,最後由21組團隊脫穎而出,加入「學美.美學3.0」的改造行列。總計自108年啟動迄今,已樹立55所校園美感改造示範學校。

今年改造的內容,除了為各式特色與主題教室空間進行大變身,如積木社團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木工教室…等,也包含複合型餐廳、圖書閱覽室、指標系統、戶外多功能場域等校園機能與景觀環境的變革實驗。台中市忠孝國小原本的食農教室空間不大,師生上課時甚至需將課桌椅搬到走廊,牆邊的矮櫃也無法有效收納廚具及食材。改造團隊「究境建築」透過服務設計的流程,引進情境式的設計想像,重新規劃整體空間,透過裸露局部廚房設備,營造食農教育的場所氛圍,並以大型落地窗格引進戶外光線與美景;旋轉式窗戶,讓教室內外得以互動,無形中增加了教室的腹地。後走廊則打造了方便置物的清洗台,並將掃具及廚餘垃圾桶整合收納於木櫃中。更特別的是,改造團隊為本案打造有機型態的單元式桌椅,不僅在小組或團體教學上皆能彈性使用,也具有多元排列的特性,成為本案最大的改造亮點。

台中市忠孝國小改造後的教學區明亮且流動的中島設計,有效提升教育環境。
台中市忠孝國小改造後的教學區明亮且流動的中島設計,有效提升教育環境。


屏東縣泰武國小「lalangan - 雕刻映畫屋」則是充滿原住民色彩的木工教室,「lalangan」是排灣族部落裡為頭目成立的「工作室」。原本的木工教室缺乏收納與展示機能,作品、材料堆放在桌面及地板上,造成視覺及環境的雜亂。改造團隊「彡苗空間實驗」讓焦點回到孩子的創作及活動上,上抬的收納機能為教室創造了最大的使用空間,作品在上方既是收納也是展示,成為另類的空間語彙。此外,量身訂製的木桌及工具推車,讓孩子可以收納工具及未完成的作品;更換後的折窗打開了新的視覺軸線,與對側的石屋相望;重新配置的空間照明及循環電扇,改善空氣對流及視覺整體性。

「學美.美學3.0」更首度改造學習生態觀察與生命教育的雞舍園地、肩負校園生活重點照護機能的健康中心,以及在108課綱下強調學生自發思考的自主學習空間等,各類身、心綜合學習現場,將原本以校園空間改造為主的計畫範疇,擴及到生活養成環境的各個層面。苗栗縣南河國小在「絮絮空間感知」進場下,創造了一個能讓老師、學生、社區居民與雞群共好、共學的食農與生態教學場域。流暢曲線的白色金屬圍籬,輕輕地在台灣櫟樹下創造了一個歐姆形狀、內凹的食農生態場域,串聯起雞舍、大樹、食農花園、堆肥空間;每隻雞擁有自己的專屬名牌、蛋架,師生們也可以近距離觀察雞的行為與生活;同時也讓鄰近的堆肥區工具各歸各位。

苗栗縣南河國小_改造後整體戶外雞舍環境
苗栗縣南河國小_改造後整體戶外雞舍環境

台東縣臺東女中「蘇格拉底探索教室」是一間自主學習教室,原本的空間是倉庫及露台。經過「全鑄所」巧妙的改造,大膽使用玻璃磚製作可導入光線的牆面,打開原有封閉、陰濕的空間,創造明亮度與通透感,並種植草海桐、設置石椅討論區,增添校園生機;同時也依據學習型態及展示需求,重新配置空間功能,挑選不規則的沙發座椅,讓學生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落,或坐或臥,就像進到個人工作室,專注學習自己的興趣愛好;此外,教室所在大樓即為學校門面,更是重新整理上漆、調整左右兩側成為對稱窗格,讓臺東女中有了嶄新清爽的迎賓門面。

台東縣臺東女中經過「全鑄所」巧妙的改造,大膽使用玻璃磚製作可導入光線的牆面,打開原有封閉、陰濕的空間,創造明亮度與通透感。
台東縣臺東女中經過「全鑄所」巧妙的改造,大膽使用玻璃磚製作可導入光線的牆面,打開原有封閉、陰濕的空間,創造明亮度與通透感。


除了21校的改造工程,今年更特別推出「學美.美學線上展」(campusfield.design.org.tw),克服空間與距離,將計畫啟動3年來的改造成果,透過圖像化與動畫的互動方式進行線上展出,並彙整學校、設計團隊、指導委員等不同參與對象的現身說法,分享改造過程中的經驗與觀察,提供一個學習美感再造的開放平臺,讓更多的教育現場一起「學美」,歡迎各校及關心台灣教育現場的從業人員,參考「學美.美學」的成功案例,再製出富有校本特色、符合師生需求的改造方案。此次的改造過程,也獲得許多企業在認同「學美.美學」計畫價值、本著社會責任初心的號召之下,熱心提供業界專業的技術與優質的材料,匯聚磁磚、地坪、美耐板、盥洗設備、塗料、燈具等各方資源,不僅讓孩子有更健康、完善的學習環境,企業的參與也讓「學美.美學」進一步串連起教育、設計與產業等三個重要成功關鍵。

學美美學3.0參與的校方與設計團隊,共同合影。
學美美學3.0參與的校方與設計團隊,共同合影。


「學美.美學」計畫不只是要讓學習空間變得更美,而是期待讓學校師生與設計團隊一起攜手合作,共創出更多元形態的校園生活環境,進而創新教學模式的途徑、影響校園生活教育。111年度「學美.美學4.0」計畫計畫也已無縫接軌,徵選出即將要改造的16所合作學校,刻正號召各界熱血的設計好手加入校園美感改造行列;徵選期間自即日起至111年6月24日止,歡迎各界踴躍參與。期望透過設計參與,讓臺灣下一代的美感從教育的環境紮根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