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發稿時間:2013/07/27
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作者|洪德青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3/06/06

  來自台灣的作者真心擁抱她在一段時日間所處的越南,在部落格寫下值得珍藏的紀錄,並發展成這本書。她從最貼近生活的細微處寫起,文字流暢,故事生動;介紹人事時地物時,圖文並茂,旁徵博引,洋溢著豐厚的人文關懷。令人每讀一篇,都要驚豔一次越南多樣的面貌,同時驚覺自己對越南的認識如此淺薄。

文章節錄

《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國父胡志明:從法國商船的廚子到越南革命家

  村上春樹有本小說叫做《海邊的卡夫卡》,內容我並不清楚,不過就在去年,我倒是遇見了「海邊的胡志明」,一次在潘切(Phan Thiet),一次在胡志明市。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百人之一

  胡志明(Ho Chi Minh,一八九○至一九六九),這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父一生擁有過許多名字。

  幼時叫阮生宮(Nguyen Sinh Cung),及長稱阮必成(Nguyen Tat Thanh)或阮愛國(Nguyen Ai Quoc),年輕時曾化名阿三、李瑞、胡光、秋翁,直到一九四三年才正式定名胡志明,意味點燈者。

  從一九四一到一九六九的二十八年間,他領導越南人民走上漫長又艱苦的獨立建國之路。老實說,當初根本沒有人看好這位骨瘦如柴、留著山羊鬍、患有肺結核、穿著橡膠涼鞋、以謙卑形象著稱的胡伯伯(Uncle Ho)居然可以打敗法國人又趕跑美國人!越戰期間,那條讓美軍犧牲慘烈的「胡志明小徑」(Ho Chi Minh Trail)就是他下令修建的。

  一九七五年,他逝世後六年,越南正式統一,為了紀念這位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百人之一,前南越首都、也是越南第一大城的西貢,從此改名為胡志明市。

潘切的育青學校

  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中部的義安省(Nghe An),四個孩子中他排行老么,父親精通漢文、曾任官職,可說是書香門第。

  一九一○年,二十歲的他前往胡志明市東北方約二百公里處的南方漁村潘切教書,當年他在育青學校(Duc Thanh School)不僅傳授越文、法文、漢文、武術,還引進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觀念,因此頗受學生的愛戴與歡迎。學生中有位叫做阮京志(Nguyen Kinh Chi),最後還成為博士、官拜衛生部副部長呢!

  六十多年後,南北越統一,當地耆老為了紀念胡志明當年的貢獻,根據記憶重建了這所學校,於一九八六年正式完工。

胡志明紀念館

  舊名龍屋(Dragon House)的胡志明紀念館位於胡志明市第四郡,建於一八六三年,當年曾是法國海關的辦公廳,以其屋頂有兩條龍形圖騰而得名。

  當年二十一歲的胡志明從潘切來到西貢,成為法國輪船「拉都舍‧特萊維勒號」(Amiral Latouche-Treville)的廚子與火夫,一九一一年六月五日他就是從這裡登船出海,追尋越南的獨立之路。

  當初應徵時法國人是這麼記錄他的:其貌不揚、嘴半開。法國人萬萬沒想到,三十年後這位嘴半開的小子,竟然成為他們的頭號異議份子,並在一九五四年的奠邊府一役創下軍事史上的奇蹟,把法國人徹底趕出越南。

海上革命家

  胡志明頗具語言天分,據說他懂中、法、英、俄、泰、越等文,當然這與他跑船遊歷了法國、蘇聯、中國、美國、英國、德國、阿爾及利亞、剛果、比利時、瑞士、義大利、泰國、香港等地有關。

  一九一一年他初到法國時,曾在照相館打工,也做過侍者、清潔工;隔年他隨船去了美國,曾在波士頓的帕克旅館擔任麵包師傅,這段期間他喜歡上駱駝牌與鴻運牌的美國煙,還有墨利斯.雪佛萊(Maurice Chevalier)的歌;之後他去了英國,據說還在英國受過西點麵包師傅的訓練。我想金牛座的他,如果沒有走上革命這條路,說不定會成為很有名的廚師、美食家或者翻譯家。

  一九二○年胡志明加入法國社會黨,這段期間他結識了中國的周恩來。一九三○年他在香港創建了越南共產黨,隔年遭到港英當局的逮捕,後來在宋慶齡的協助下,經海參威到了莫斯科。一九四三年,他在廣西遭到國民黨逮捕,關押年餘,並在這段期間寫下著名的漢文詩集《獄中日記》。

  二次大戰結束時,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Viet Minh),已經控制了越南大部分的國土,因此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他引用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理念,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了著名的《獨立宣言》,正式成立東南亞第一個共產國家「越南民主共和國」。當他對群眾發表演說時,講了幾句話後,突然問台下的人能否聽到他的聲音,過去越南從來沒有任何上位者像他這樣親民。

  一九四五到一九五四年,法國勢力再次捲土重來,胡志明在中國的協助下,取得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抗法戰爭)的勝利。無奈一九五四年〈日內瓦條約〉以北緯十七度線將越南分成南北兩邊,此舉讓胡志明決心要徹底統一越南,於是俗稱越戰的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接著展開,他的名言就是:「我每殺你一人,你就殺我十個人,然而就算以這樣的比例,我也終將獲勝。」

胡志明小徑

  一九五九年,胡志明下令北越軍方運用北緯十七度線附近隱蔽且不易被偵查的熱帶叢林地形,開闢了一系列繞道寮國、柬埔寨境內的水陸網絡,作為滲透南越以及對抗美軍的運輸系統,這就是日後被譽為「二十世紀軍事史上最傳奇的游擊之路」—胡志明小徑。

  這條總長約一萬六千公里的小徑在越戰中發揮了極大的作戰功用。當年北越透過這條小徑向南方補給的槍支、彈藥、糧食高達數十萬噸,從小徑進入南越的游擊隊員更高達上百萬人。一九六八年北越發動著名的「春節攻勢」(Tet Offensive),就是透過這條小徑祕密進行。

  當時美軍使用落葉劑(化學武器)對胡志明小徑展開瘋狂轟炸,也曾投下數十萬枚的電子感應器,企圖掌握越共通行的正確時間,最後甚至利用人造雨的技術讓這條小徑泥濘難行,但這些高科技武器始終無法破解這條小徑最原始的密碼:步行。

  當年美軍在小徑上歷經的慘劇,後來還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我們可以說,美軍就是輸在這條承載了胡志明堅定信念的革命小徑上。

  一九六九年,越戰仍持續,終身未婚的胡志明因心臟病逝世,享年七十九歲。他原本的遺願希望將骨灰遍灑在北、中、南三地的高山上,但戰時情況特殊,為躲避美軍的轟炸,他的遺體一直被祕密保存在中國提供的水晶棺內。直到一九七五年越戰結束後,胡志明的水晶棺墓才正式被移入首都河內的陵寢。

  至今,胡志明的遺體都被細心保護著,據說每年秋天都必須送去俄羅斯接受定期保養與檢查。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