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先教自己

發稿時間:2013/08/24
教孩子,先教自己
教孩子,先教自己
作者|楊玉瑩、劉匡偉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3/08/16

  工作能力再強、脾氣再好,為何碰到親子問題總是會失控?原來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子卻是一門需要研習的藝術。學會與孩子相處的智慧語言,拿回主動權,放下控制權,分享管理權,接納每個孩子獨特的氣質,理解他們,為人父母就是件幸福又快樂的事。

文章節錄

《教孩子,先教自己:給爸媽的7堂親子課》

智慧型父母:你的事情你得自己想清楚,學會做正確的選擇

  小可開始上學的時候,媽媽就跟他約定,四點放學以後的時間,小可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九點半是睡覺時間。小可很開心,每天玩得不亦樂乎,不見他開始寫作業。但是因為有約在先,媽媽忍著不去說他。終於在兩個星期後,他開始一回家就寫作業了,媽媽問他今天怎麼了,他說整天被老師叨唸的滋味很不好受,從此以後他的作業也不用父母擔心了。

  當然,媽媽也不是真的這麼淡定,她之前其實就有找過老師,讓老師瞭解她的意圖,希望老師可以配合,該罰的要罰,只要不侮辱、打擊孩子就好。她也用同樣的方法把孩子的很多事情都交還給孩子。媽媽說:「做父母並不是那麼容易,真正的放手是『掌控全域的放手』,看似輕鬆,其實花了更多的心思。」

  智慧型父母保護孩子,但不把孩子的問題一手包辦,而是給他們嘗試和摸索的機會;他們不用威權的命令,在安全範圍內尊重孩子的選擇,不替孩子做決定,他們讓孩子犯錯,是希望孩子從小錯誤中學會思考、修正,學會做正確的選擇。

  他們允許孩子犯錯,並且理解孩子的情緒,以此來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是愛他們的。他們把責任還給孩子,希望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他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的各種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良影響。

  他們傳遞的無聲言語是什麼?

  ◎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爸媽永遠是你的後盾。

  孩子收到的訊息是什麼?

  ◎我的事情爸媽不會幫我做,我得自己思考、動手。

  ◎我做錯了爸媽不會幫我承擔,我得自己想清楚。

  父母放手給孩子機會嘗試犯錯,但是他們也是有焦慮的,只是他們沒有把焦慮直接投射到孩子身上,而是在更高層次上去保護孩子。

  在父母眼中,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要在愛和規範中學會獨立思考,為自己負責,才能真正面對真實世界中的各種挑戰,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在智慧型的愛中,孩子變成了──

我是被愛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父母不包辦所有事,給機會讓孩子去嘗試,犯錯。父母充分信任孩子,不一味指責,孩子便有自信心,也在嘗試中學到經驗。父母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有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被接納、被保護的。父母也不幫孩子承擔責任,堅守自己的界線,讓孩子從經驗中學會思考、學會負責。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用情緒管教孩子,同時也懂得用其他方式來排解不良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全、互信、有愛的家裡。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