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倍半島

發稿時間:2014/02/15
兩倍半島
兩倍半島
作者|船橋彰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12/27

  從26歲時規劃11天東京自助遊,再倍增為22天上海首爾雙城行、44天印度之旅。胃口越養越大,作者將旅程加倍為88天的中南半島移動行。從基隆搭船到廈門後,以巴士或火車經越、寮、泰、馬等國,到達中南半島最南端的新加坡。此行,有目的地,卻沒有路線,旅途中他將如何與大量的陌生及孤獨相處,如何迎接未知的風景與人事,建構著屬於自己的軌跡。

文章節錄

《兩倍半島:中南半島移動事件集》

兩倍旅行

  第一次隻身旅行時我二十六歲,當時還是個研究所學生,碩士論文也還沒完成。那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春天了,我卻忽然想一個人出國旅行。兩個關鍵字「一個人」、「出國」,那是我沒做過也沒想過的事,好像可以得到一種掀開描圖紙的清晰美感,忽然很想嚐鮮。訂機票訂住宿買旅遊書一步一步來,我到了櫻花剛落盡的東京。

  會成行真的一點原因也沒有,神來一筆的念頭。在這之前我只和大學同學去過一次香港,當了團體的拖油瓶什麼也沒插手,除了丟了護照台胞證讓我成了主角以外,其餘就負責跟著走,我記得我們每天都到旺角逛街血拼。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怨嘆,神的一筆丟得太遲,以至於學生的額度就快用盡才嚐到旅行的美好,那可是最無憂無慮的旅行黃金年代啊。

  東京,十一天。決定十一這個數字的理由很簡單,一個星期太短,兩個星期太長,折中一半十一天,預算和假期也能恰當的掌握。十晚住宿費也剛好把單價乘以十即可,非常好算,幸運的話還有長住的折扣可拿。完成首次隻身旅行後,回味起十一天的東京,從容又充實,新奇又回甘。

  我想,十一天對單一個城市來說還是有限,不過對無法抽空長期旅行的人來說卻很適切。用一個半星期的時間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足夠把點狀概念的景點式旅行,彼此拉開成有點面積的片狀生活體驗。我就開始鍾情這個長度觸感的城市旅行,隔了半年又去了位於對角線的曼谷,也是十一天。

  我會在旅行最後一天起飛前許願,把下個想去的城市寫進明信片,從機場寄給自己,很幸運的到目前為止都實現了。

  每每在機場,我要不是從台灣出發,就是要飛回台灣。我看著那些西方人或日本人從曼谷飛到台灣,或從台灣飛到新加坡,他們肯定不是從自己國家起飛,也不是要回國,我也想那樣。於是我在機場許下更大的願,我要從「國外」飛到「國外」,很幸運的也實現了。利用必須轉機的機票,從首爾飛到上海,一次收集了兩個十一天城市,十一乘以二等於二十二天。我開始計算風景,設計旅行。

  旅行養大了一倍,我的胃口也撐大了一倍。二十二天又倍增為四十四天的印度行,今年夏天我又完成了八十八天的中南半島行。自以為旅行設計師,把世界地圖墊在下層,好像用尺規畫起了行程地圖。十一天給城市,四十四天給國家,八十八天給跨國的半島,這是我自得其樂的「亞洲旅行倍增計畫」。

  十一天、二十二天、四十四天、八十八天,未完成的一百七十六天、三百五十二天,是我自訂的旅行曆法。旅行慢慢長大,在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哪一天會在我的生活中過半呢?或是給旅行佔滿了人生?但又反問自己,我想要讓不安定的旅行生活佔滿嗎?目前還無法回答。

  一週半、三週、一個半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把天數換算成我們估算生活的常用單位以後,我們對這些長度的時間一點都不陌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著,有時甚至麻痺無感,時間輕如空氣,兩倍又如何?若一旦把這些單位套用在旅行上,可能多數人會覺得那是科幻片裡的變種生物,不存在也與自己無關,但其實它平易近人得可以在市場上秤斤買到。還好,在二十六歲那年我學著秤出這些時間的重量,現在我握有要買多少的選擇權。

  此刻試著再回答一次,或至少想像,旅行一次可以多久?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