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撙節

發稿時間:2014/04/19
失控的撙節
失控的撙節
作者|大衛‧史塔克勒、桑傑‧巴蘇
譯者|譚家瑜、陳重亨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4/02/26

  左右人民生死的,不是經濟衰退,而是國家政策。面對經濟衰退,為什麼有些國家的人民過得更快樂、更健康,如瑞典、丹麥、挪威、冰島;而希臘、俄羅斯、西班牙等國的自殺率卻攀升。著名的公共衛生學者大衛‧史塔克勒與桑傑‧巴蘇,透過檢視重大的國際性經濟衰退,發現跟「食物、住家,以及就業有關」的公共政策才是問題關鍵,當經濟重創,勇於提出創新的社會安全制度才能防止社會問題。 

文章節錄

《失控的撙節》

前言

  奧莉薇亞還記得家裡失火的意外。

  八歲那年,某天晚上她被碗盤砸在廚房地板上的聲音嚇到,當時爸媽又在吵架,她跑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躲在枕頭下哭泣,哭累了就沉沉睡去。

  睡到一半,她被右邊臉頰的灼痛感驚醒,同時發現房間裡黑煙瀰漫,床單已竄起火舌。於是,她尖叫著衝出房門,正好撞進一名剛跑上樓來的救火員懷裡,救火員立刻用毯子緊緊裹住她。後來,她在醫院裡聽到護士們竊竊私語,才知道父親因為發酒瘋,放火把家給燒了。

  事情發生在經濟大衰退來襲的2009年春天,奧莉薇亞的父親是名建築工人,遭到裁員,當時還有數百萬名美國人也丟了飯碗。有些人開始用毒品麻醉自己,有些人則是跟奧莉薇亞的父親一樣借酒澆愁。

  她父親最後因縱火罪被關進牢裡,奧莉薇亞則需要接受密集的燒傷治療,至於她在那個恐怖夜晚所受到的心理創傷,也必須經過多年的治療才有機會痊癒。

  雖然奧莉薇亞大難不死,有些人就沒這麼幸運。

  三年後的2012年4月4日早上,走投無路的克里斯圖拉斯正準備前往位於希臘雅典市中心的國會大廈。這名七十七歲的老翁曾是藥劑師,1994年退休之前,生活一直過得很好,現在卻付不起醫藥費。因為新政府上台後,削減了他的退休金,日子變得苦不堪言。

  那天早上,他走到雅典市中心的國會廣場,步上國會大廈的台階,用槍指著自己的腦袋宣布:「我不想自殺,是他們殺了我。」接著就扣下扳機。

  後來,有人在他的小背包裡發現一張紙條。他在留言中把希臘新政府拿來跟二戰時期曾與德國納粹狼狽為奸、被人民深惡痛絕的索拉柯格魯(Georgios Tsolakoglou)政權相提並論:

  我沒拿過政府半毛錢,而是憑自己的能力,花了三十五年存下一大筆養老金,現在就靠這些老本過日子,但是索拉柯格魯政府剝奪了我的生路。我年事已高,沒辦法採取激烈反抗行動(不過,要是有同胞拿衝鋒槍上陣,我一定跟在後頭響應),又不想為了生存跑去翻撿垃圾桶裡的食物。我除了用這種有尊嚴的方式結束自己的性命,別無他法。

  我相信總有一天,前途茫茫的年輕人一定會拿起刀槍棍棒,在國會廣場絞死這個國家的叛徒,就像義大利人在1945年處死獨裁者墨索里尼那樣。

  一名抗議者在事後表示:「這不是自殺,而是他殺。」有位悼念人士則在克里斯圖拉斯死亡地點附近的一棵樹上,貼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真是受夠了!誰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雖然奧莉薇亞和克里斯圖拉斯生活的地方相距五千哩,他們的人生際遇,卻因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而有了交集。身為公共衛生研究者(研究地點分別在加州的史丹福大學和英國的牛津大學)的我們,很擔心經濟大衰退會打擊人民的健康。而且從病人、朋友或鄰居口中,我們已經聽到哪些人失去健保、得不到醫療或買不起藥物的故事。

  除此之外,他們的生活品質也深受其害─吃不起有益健康的食物、無法擺脫沉重的失業壓力、沒有可遮風避雨的家。我們也想知道經濟大衰退對於自殺率、心臟病或憂鬱症的罹患率,甚至傳染病的擴散,會造成何種影響。

  為了尋找答案,我們從全球各地挖掘了過去幾十年的經濟衰退資料。結果發現,經濟震盪的確會對大眾健康造成深遠影響,而且有些發現和我們的預期相符,例如失業者比較可能吸毒、酗酒或出現自殺念頭,如果他們無家可歸或債臺高築,往往會為了省錢或尋求慰藉而吃垃圾食物。

  像奧莉薇亞和克里斯圖拉斯這種小人物的處境固然堪憐,但他們的遭遇並不叫人意外。2012年,希臘有六百多人自殺身亡。經濟大衰退爆發前,希臘的自殺率是全歐洲最低的,如今卻增加了一倍。除希臘之外,歐盟其他成員國在經濟大衰退來襲前二十多年間,自殺率也曾持續下降。

  不過,我們在做全球性研究時,意外有了一些發現。某些社區甚至整個國家在經濟重挫時期,民眾健康情形反而變好。例如,冰島雖然碰上有史以來最慘重的金融危機,國民健康卻有了改善。瑞典與加拿大也一樣,挪威人的平均壽命則達到歷史新高,但不是因為當地氣候寒冷的關係。日本曾在「消失的十年」期間,無法擺脫景氣反覆衰退的效應,現在卻能提出全世界最亮眼的健康統計報告。

  部分經濟學家看過這些資料後的結論是:不景氣使大家「因禍得福」,生活型態和國民健康因而獲得改善。他們認為,經濟大衰退期間,由於收入減少,人民會少喝酒、少抽菸、以走路代替開車,於是變得比較健康。他們還發現,許多地方的死亡率都隨著經濟衰退而降低。

  一名看壞未來前景的經濟學家也預測:美國景氣回春之後,將有六萬人死亡。這種違背常理與大眾直覺的預言,和世界各國衛生部門提出的數據有所牴觸。例如,根據這些部門的統計,美國在經濟大衰退時期,有些居民的平均壽命,首度低於過去四十年的紀錄。倫敦在市場大亂之際,心臟病發案例增加了兩千件,而我們的書桌上,也堆滿了自殺或酗酒致死案的報告。

  這些數據令人困惑:經濟衰退時期,有些人怎麼會變得更健康,有些人又如何淪入奧莉薇亞和克里斯圖拉斯的下場?

  答案或許可從經濟大衰退時期的政治情況中尋找。201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讓一項看似沒完沒了的辯論塵埃落定,辯論主題是「撙節開支vs.刺激投資、服務社會vs.創造營收」,其結果是:緊縮政策落敗。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