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告別高盛

發稿時間:2014/07/12
我為什麼告別高盛
我為什麼告別高盛
作者|葛瑞.史密斯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4/06/05

  在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之後,終於有內部知情人士甘冒不再踏進金融圈的風險,寫出過去十來年間,他看到的高盛實況。其中,有光明、正直、值得敬佩的那一段時間,也有後來世風日下的景況。若對高盛好奇,這本書值得你一看。

文章節錄

《我為什麼告別高盛:以及華爾街教我的那些事》

第1章 什麼,只能坐矮凳子?:金字招牌下的實習生涯

  二○○○年六月十二日,二十一歲的我坐在曼哈頓下城布羅德街一二五號三十樓的會議室裡,那是我在高盛暑期實習的第一天。

  一位名叫喬許的實習生,站在會議室前方,正漲紅著臉面對嚴苛拷問。他努力回答關於風險套利的問題,但講得一蹋糊塗。當時我還不知道,他老爸其實是個億萬富豪,是全球金融圈裡最有權勢的金融家之一。但,這裡畢竟是高盛,管你老爸是誰,也得跟其他人一樣證明自己的實力。

  歡迎來到高盛出了名的「開放會議」。對於包括我在內的七十五位參與業務及交易實習計畫的暑期實習生來說,這是一場新兵訓練,是高盛的古老傳統。一位合夥人站在會議室的前方,手拿著一份名單隨機點名,要我們起來回答各種關於公司文化、歷史、股市概況等問題。這些問題會連珠炮似地發出,你必須專注、清醒、有備而來。

  那年夏天,有兩人被問到哭。你想在高盛拿到正職――每屆的錄取率不到40%――就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通過重重考驗。

  實習生在「開放會議」的表現,是這家全球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用來決定誰畢業後有資格進來工作的三大標準之一。在這個為期十週的實習裡,你需要在高盛裡找到一位想雇用你的「貴人」,因此你必須在會議中有出色的表現,獲得貴人的青睞,同時也要在「與人為善」及「積極競爭」之間拿捏好微妙的分寸。合夥人隨時都在注意,實習生是不是塊「文化傳承」的料,這是高盛內部常用的說法,意思是指你在應付客戶及同事時,不會搞砸高盛的招牌。畢竟,這塊招牌多年來讓高盛孕育出很多參議員、財政部長和央行主席。

  拷問及羞辱,都不是這群精挑細選出來的菁英過去會碰到的事。我周遭圍繞的,都是長春藤名校出身的佼佼者,都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有人SAT考試滿分,有人十五歲就高中畢業,有人參加過奧運游泳賽,還有人是西洋棋高手。喔,對了,還有馬克・毛洛尼(Mark Mulroney),他老爸當過加拿大總理。但即便是這些人中之龍,仍然未必能通過這裡的考驗。

  不過,只要熬過這關,你就捧到了一個金飯碗了──在這家公司裡,就算是中階管理者,平均年薪也高達二十五萬美元,而且擁有某種地位與影響力。

  開放會議就像偵訊室,主持人會想盡辦法把你逼到極限,測試你各方面的知識。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市場知識。他可能會問你:「今天S&P指數收在幾點」或「為什麼今天原油價格跌3%」或「葛林斯潘為什麼調降利率?」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問法,常會讓你措手不及。

  第二類問題是有關高盛的歷史。當他們問這類問題時,我會鬆一口氣,因為我已倒背如流。

  開放會議上的第三類問題,是為了測試我們對目前的管理高層及事業的瞭解。主持人會問:「交易員如何量化風險?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業務員做什麼?負責領導信用衍生性商品交易部門的董事總經理是哪兩位?在納斯達克上造市和在紐約證交所上造市有什麼不同?哪位合夥人負責管理全球的新興市場部門?」

不懂就不懂,瞎掰等於找死……

  我們後來漸漸明白,這些會議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知道,將來當難搞的客戶打電話來質問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因為高盛真的有很多非常難搞的客戶。在開放會議上,你可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明明答錯了,還以為可以蒙混過關,這種人的下場往往很慘。

  高盛的高層認為,對實習生嚴格,才能訓練出更真誠、靈活應變、同心協力的員工,這些都是客戶欣賞的特質,也是他們希望在新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尤其「真誠」,更是所有特質中最重要的一項。客戶不喜歡聽你瞎掰,他們想知道的是事實。

  因此在公開會議上,如果你不知道答案,最好的回應是「我不知道,但我會去查出來。」這種訓練的目的,是要教我們當客戶氣沖沖地打電話來質問時,我們不是隨口捏造答案,而是讓對方知道我們會設法找出答案,並在五分鐘內回電告知。如果你在開放會議上被考倒,你最好立刻衝出會議室,搭電梯下樓,橫越布羅德街到交易廳,然後在會議結束前找出答案回報。

  這些會議雖然辛苦,但有幾點我挺喜歡的。我喜歡公司這麼重視企業文化,也喜歡公司如此強調「提供客戶正確資訊」的重要性。開放會議的目的,就是在灌輸我們這些觀念:別瞎掰,別誇大,坦白面對。萬一你不知道答案,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有找出答案的方法,那就夠了。萬一你犯了錯,坦然承認,而且要馬上招認。萬一你犯了錯,尤其是在交易時,死不承認是下下之策。不坦承招認,往往會釀成更大的財務損失,也會損及客戶的信賴。

  我知道公司在對我們洗腦,但我覺得沒關係。早在我踏進這棟大樓以前,我就已經完全認同他們的想法了。我可能穿著打扮還不像他們,但我覺得我跟他們一樣,具備了在高盛工作的條件。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