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發稿時間:2014/10/04
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作者|丹尼爾‧李伯曼
譯者|郭騰傑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9/02

  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小確幸生活中,如人工採光下閱讀;喝著咖啡享受午後時光;穿著時尚跑鞋準備健身。這樣的幸福,對於我們演化了六百年的身體,很可能是一種負擔。農業飲食,其實是人類憂喜參半的恩典。而工業文明下的低死亡率,更是我們用高罹病率換來的。

文章節錄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隱藏在新奇與舒適背後的危險

鞋子的理性與感性

  人類有時嘗試看似新奇、實則可能有害的事物,背後應該有其他更深入的演化詮釋與說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其實,我們心理總傾向認定周遭的世界是正常、甚至無害的,因而並未將許多看似新奇的行為舉止視為有害。在成長過程中,我常在想:上學、坐車和坐飛機、吃罐頭食品和看電視,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一點都不奇怪。形成習慣,本身就是一種習慣;如果你每做一件事就提出一個問題,你可能會非常不快樂。結果,我就無法像一個理智的人一樣,對環境或自己的行為提出質疑。粉刷房屋與牆壁本就是例行公事,我們將油漆中可能有害健康的化學物質視為居家生活無法避免的副作用。

  視周遭世界為正常(日常的平凡性)的遺傳性傾向可能產生相當惡性的影響,以令人訝異的方式造成人體的失調與退化。瞧瞧你自己:閱讀本書時,你可能正坐著,使用人工採光,以看清楚書上逐字逐句。也許你還穿著鞋子,室內空氣非冷即熱。你可能還啜吸著可樂呢。你的祖母也許覺得這一切相當正常;然而,所有這些形勢(包括你坐著閱讀的事實),對人類而言其實都不是正常的。它們甚至可能非常有害健康。為什麼呢?我們的身體其實並不適應閱讀、久坐不動、喝可樂等較為新奇的動作。其實,這也完全不是新聞了:大家都知道煙草有害健康,更知道大量飲酒很傷肝臟,大量糖分導致蛀牙,缺乏體育活動會讓身體狀況惡化。然而,我認為大多數人一知道其他許多日常瑣事對人體可能有害的原因時,會大吃一驚:我們的身體並不適應這些瑣事。

  像是你現在可能正在進行的行為:穿鞋子。

  在當今的已開發國家,鞋子已無所不在,赤腳而行常被視為古怪、粗俗或不衛生。許多餐廳和公司不願為赤腳的客人提供服務,大眾更相信:舒適、有支撐力的鞋類都是有益健康的。在針對赤腳跑步的爭議上,特別能看出現代人認為穿鞋比赤腳更正常、更好的心態。對這項主題的興趣源自於二○○九年的暢銷書《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這本書講述墨西哥北部偏遠地區進行的一場超級馬拉松賽,但也認為慢跑鞋會造成腳傷。一年後,我和同事公佈一項研究,說明赤腳者如何藉由無衝擊的方式著地、自在又舒適地在堅硬的地面上跑動,無需鞋墊支撐(接下來會描述更多細節)。從此之後,就有著許多熱烈的公眾討論;就像其他辯論一樣,最偏激、極端的看法常常最受關注。其中一端是赤腳跑步的狂熱支持者,指責鞋子有害健康、毫無必要;另一端則激烈反對赤腳跑步,認為大部分跑者都應該穿上支撐力強的鞋子,避免受傷。有些批評家嘲笑,赤腳跑步運動只不過是「慢跑社群裡又一陣膚淺、短命的風尚。」

  身為演化生物學家,我發現這兩種極端說法都使人難以置信,同時卻又透露了部分實情。從一方面來說,即使人類赤腳而行有數百萬年的歷史,結論仍是:穿鞋子確實是相當近代的風尚。從另一方面來說,人類在幾千年來一直使用鞋子(雖然使用程度各有不同),使用時也沒造成明顯的傷害。就事論事,鞋子的好處不容忽視、卻也有其代價;由於我們已把穿鞋子當成和穿內衣一樣天經地義,我們常無法考慮到穿鞋子造成的代價。此外,許多鞋類(特別是運動鞋)非常舒適,大部分人並認為舒適的鞋子一定有益健康。這樣的論斷是正確的嗎?

  撇開時尚與美感的觀點不論,鞋類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腳底。沒穿鞋子的人和其他動物透過由角質形成的硬繭達成這項功能。角質是構成犀牛角與馬蹄的髮狀、富彈性蛋白質。當你赤腳而行時,你的皮膚自然會產生硬繭。每年春天,天氣暖和到足以在更長時間內赤腳而行時,我的腳底就會長出硬繭;冬天我重新穿上鞋子後,硬繭就消退了。不穿鞋子就產生下列的依賴性循環:腳底沒繭時赤腳走路會痛,這使你穿上鞋子,進而限制硬繭的生成。毫無疑問地,鞋底的保護力比腳底的硬繭好,但厚底鞋的缺點在於妨礙了腳底的感知能力。你的腳底具有大量、分佈廣泛的神經,對你的大腦提供關於地面的重要資訊,啟動關鍵反射作用,協助你在腳底感覺到尖銳物質、表面不平或過熱時避免傷害。任何鞋類都干擾了這項反應機制,鞋底越厚、你所能獲得的訊息就越少。事實上,連襪子都會降低穩定性;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武術家、許多舞蹈家和瑜珈練習者選擇赤腳練習,藉此強化腳底的感知能力。

  鞋類的其他面向也會導致失調。你常穿好看、穿來卻不舒服的鞋子嗎?數百萬、甚至數十億人穿著尖頭或高跟鞋。這些鞋子看來時尚又炫目,但對健康卻非常有害。尖頭鞋不自然地碾壓著腳前端,造成大趾內側腫脹、腳趾排列不全與錘狀趾等常見問題。高跟鞋或許能拉直小腿,但卻擾亂正常姿態,使小腿肌肉產生永久性縮短,使腳前掌、足弓甚至膝蓋受到不正常施力,造成傷害。整天將雙腳包裹在皮鞋或膠靴裡常被視為衛生的表現,實際上卻產生多汗、溫暖且缺氧的環境,是許多黴菌、細菌孳生的天堂,造成足癬等惱人的感染。

  簡而言之,我們的雙腳在演化時就是赤裸的;這就是許多人染上足部疾病的原因。結構最簡單原始的鞋類存在已有數千年歷史,但設計上一味追求美觀與舒適感的某些現代鞋類會在實質上干擾腳部最原始的功能。我認為,我們無需完全拋棄鞋類;同時,越來越多慣於穿鞋的消費者也對這些失調症狀做出回應,改穿無跟、無僵硬鞋底、拱狀支撐物與尖頭的最簡單鞋類。觀察他們是否能收致成效,將是相當有趣的議題;我們更急需了解,如何藉由穿著結構簡單的鞋類,使腳部肌肉衰弱的患者能承受更大的肌肉需求。我更認為:鼓勵嬰幼兒赤腳而行、確保孩童穿著結構簡單的鞋類,將能使他們的雙腳健康發育,變得更為強健。然而,令人難過的是,今天許多腳部不適的人卻使用關節矯正術、穿來更舒適的鞋類、手術、藥物,以及你家附近藥房足部保健部門所能買到的一系列產品,治療腳痛的症狀。只要我們繼續將雙腳包裹在舒適、正常的鞋子裡,足科醫師和其他業者將繼續忙於為追求時尚、痛苦不已的雙腳看診。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