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的極論

發稿時間:2014/12/27
創造力的極論
創造力的極論
作者|村上隆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11/04

  我們處在一個不容易找到正確答案的時代,當一群人一窩蜂,我們就跟風;在其中反其道而行,就會被大家排擠討厭……能夠改變世界的創意卻常常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制勝關鍵點就在創造力的「極論」。享譽國際的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新書《創造力的極論》指出一條成就理想的真實之路。

文章節錄

《創造力的極論:村上隆在藝術現場談「覺悟」及「繼續」》

村上 隆:逐漸衰退的「勞動力」

  我除了告訴加入kaikai kiki的新人們,藝術家絕對無法擺脫位於最底層的事實之外,也提醒他們要是沒有「身為組織一分子的自覺」,絕對無法在工房待下去。

  不僅藝術界,缺乏職場常識,不夠主動積極是現今職場新人的通病。許多年輕世代竟然連根本不需要特別說明的職場常識也不懂。

  像是尊敬上司、遵守公司內部規定、按照上頭指示行事等。

  這些理所當然的事,竟成了理所不當然的事。

  曾在工地現場打過工的人,應該很清楚業主與承包商、工頭與領班、設計師與作業員之間的各種關係,學習到所謂的社會階層關係。其他像是餐廳廚房等類似打工經驗也可以學習到這種關係。

  但想在藝術界打拚的年輕人,卻極度缺乏這樣的經驗。

  加上藝術大學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斷被灌輸「只要創作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行了」這種觀念,以至於不少年輕人過度膨脹自我,自以為無所不能,反而無法適應現實社會。

  一旦進入組織,完全無所適從。

  關於這一點,我一開始就會嚴格提醒,醜話先說前頭:

  「也許我會在某一天、某個時間點,突然暴怒起來。或許這是你們至今生存的世界無法理解的事,但這就是藝術界。所以當你們惹誰生氣時,請先想一想對方為何生氣。」

  當我暴怒時,經常會情緒失控地摔東西,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常讓我有一種不知從何教起的無力感,即便再三耳提面命,還是沒有確實聽進去,逼得我只能勃然大怒,以摔東西取代諄諄教誨。

  雖然他們面對眼前景況,非但無法理解,還會心想:「這老頭怎麼突然發飆啊?!」但至少他們已經察覺事情非同小可,而且原因就出在自己身上。所以為了讓他們至少有此體認,我選擇以發怒的方式表現,這種作法就像以往掌櫃對待下人的態度。

村上 隆:別將「工作」與「夢想」混為一談!

  「kaikai kiki」曾進行一項共三百人參與,長達一百公尺,名為「五百羅漢圖」的大作。

 這件浩大工程當然是採分工合作方式進行,然而作業期間遇到不少狀況,像是有工作人員突然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為由,中途退出。

  不管你多麼成功,只要待在當代藝術界一天,就不會有能自由做任何事的日子到來。就算真的有那麼一天,也必須經過一關關嚴苛的考驗。而且考驗期間,就算你對將來再怎麼焦慮不安也無計可施。獨處之時,隨你怎麼煩惱「往後該怎麼辦?」都行,但若是將這種焦躁情緒帶進職場,就是完全不了解藝術界的不專業表現。

  立志成為藝術家的人,心想:「明明我是個將來會登上國際舞台的人,幹嘛要待在這裡幹些雜事,還要忍受別人的鳥氣啊!」比起迫在眉睫的完工日,更擔心自己的將來。

  若無論如何都無法捨棄夢想,我也不好多說什麼。但只要我待在kaikai kiki一天,就會將進來這裡的新人視為以奧運為目標的選手,給予他們最紮實的訓練。

  在當代藝術界打滾二十年的我,十分清楚「如何才能在這業界存活」、「該怎麼做才有效率」,至少比剛從藝大畢業,加入kaikai kiki團隊的新人,累積更多的經驗與技巧。

  所以不先向我學習,不是很奇怪嗎?失了當初進來kaikai kiki的意義,不是嗎?

  我想說的是,暫且不提將來的事,既然已經加入kaikai kiki這團隊,就該好好咀嚼村上隆說過的話,想想能從他的身上學到什麼。

村上 隆:社會底層之人的生存之道

  所謂自由民主主義就像宗教,「Dreams come true」(美夢成真)就是自由民主主義的教義,也是給予身處不平等環境的人們,一個能立足社會的妄想。

  然而,在由美國興起的自由經濟形體崩壞,教義不再具有威信的現在,老是抓著這種妄想、幻想也不是辦法。

  即便是藝術,也是基於附加在自由民主主義下的資本主義而成立的。正因為如此,更要清楚了解當代藝術在日本社會階層,或是全球經濟階層中,究竟占著什麼樣的位子。

  我明白懷抱夢想進入藝術界的人,突然聽到這番話:「絕對無法擺脫位於金字塔結構最底層的宿命」,肯定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但若停滯不前,便無法往前走。

  當代藝術的現況更是如此。

  藝術分為「大眾藝術」與「純藝術」,當代藝術屬於純藝術。一提到純藝術,或許會聯想到金字塔頂端的上流社會,其實不然。簡單來說,客戶就是金主。

  藝術作品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創作,而是一筆生意,必須想辦法賣出去的東西。因此,必須克服價值觀的差異,求得能讓對方、客戶理解的「客觀性」。

  這部分正是立志成為藝術家的日本人,最欠缺的認知。

  當代藝術的客源比純藝術更小眾。

  再回到現實面的話題吧。完成長達一百公尺的「五百羅漢圖」,光是特別訂製的絹布製板就要花費約一億五千萬日圓,所以必須找到願意贊助的金主。要是沒有這種認知,就無法創作當代藝術。

  一切從籌措資金開始,這一點和一般企業界相通。

  至於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身為藝術家的我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我們是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要是一味抱著「等待伯樂」的心態,絕對等不到這一天。

  唯有主動出擊,才能讓別人理解你的想法。

  這才是位於最底層之人的生存之道。

  捨棄等待別人賞識的心態,就是成為成功藝術家的第一步。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