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怪,可能是病了

發稿時間:2015/01/10
不只是怪,可能是病了
不只是怪,可能是病了
作者|劉震鐘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4/12/02

  一般人很容易將精神疾病加在「怪人」身上,例如當北捷隨機殺人案發生時,媒體紛紛臆測兇手是否有精神疾病。然而,精神病須經過嚴格診斷才能確診。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震鐘企圖以淺白的話語、生動的案例,將精神疾病的知識介紹給讀者,讓大眾除了對自己、親朋的心理狀態多一層瞭解,也對人類複雜的心智變化,更多一份深入的理解。

文章節錄

《不只是怪,可能是病了: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的代表性疾病,是腦神經發展過程異常,而出現與現實脫節的思考和知覺失調的障礙,因此在臺灣,新的中文名字叫做「思覺失調症」。前面不斷提到的妄想、幻覺,就是它最為人知的症狀,但並非有妄想、幻覺,就是得了精神分裂症。關於這個問題,本章有很多案例可以協助釐清部分細節。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妄想、幻覺之外,還常伴隨其他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兩章中,也會有例子詳細呈現。這一節主要先概略介紹,以便和其他精神病做區隔。

1. 幻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覺很多樣化。聽幻覺是最常出現的,它可能是很單調的機械聲、敲打聲、動物叫聲、片斷的人聲、針對自己的批評或命令,或是一群人的交談等。重點是找不到聲音的來源,也不是耳朵有毛病。患者常想去解讀這些聲音代表什麼意義,而所作的推論經常不合情理。

  其他感官系統也可能出現幻覺,如視幻覺、觸幻覺、嗅幻覺,甚至是味道方面的幻覺。如果沒有聽幻覺,只有後面幾種較少見的幻覺經驗時,要小心是其他身體疾病所引起。有時也會因妄想嚴重,才產生次發性的幻覺,例如擔心被下毒,就覺得飯菜、飲水聞起來或吃起來有奇怪的味道。

2. 妄想

  比起妄想症患者(下一節「妄想症」中會有各 式各樣的例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往往更離譜,甚至可用荒誕怪異來形容。譬如說耳朵被植入了晶片,以致於連外星人都知道他在想什麼,而且別人會透過電波來操控他,或說真正的家人都被某個集團綁架到國外,現在生活在一起的都是冒牌貨,化裝打扮成家人的樣貌,對他有所企圖。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重點在於無法跟患者講道理,他們對不存在的事情深信不疑。

3. 混亂行為

  出於幻覺妄想,患者可能做出離譜甚至危險的行為,不過有時雖無明確的幻覺妄想,言行舉止卻還是很混亂。有位個案在住院時,用手機拍自己的排泄物,請護理師將照片傳到網路上,理由是他覺得「那個」照起來的形狀很特別,想和大家分享;還有位小姐把兩副假睫毛,一上一下緊貼在上下眼皮,她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為何這樣做,被問時便反射性地問答:「我覺得這樣很漂亮啊。」病情改善後,常常患者也說不上來,當初為何會那麼無厘頭。

4. 胡言亂語

  言談方面的異狀一般人可能較不熟悉。通常是患者在跟人一問一答時,說出許多含糊錯亂、前後不一致的訊息,但又不像故意騙人。讓患者有機會暢所欲言時,可能霹靂啪啦講不停,但往往一不小心就岔題,不覺間拐了幾個彎,前後不連貫,甚至不知所云。問他怎麼會講到這裡,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有時會硬拗,但始終抓不到重點。這往往是思考流程出現障礙的表現。

5. 負性症狀及認知功能障礙

  上面四類現象統稱為「正性症狀」,一般人並不會出現這些狀況。還有一些現象,則是一般人該有的能力,在生病之後變差了,稱為負性症狀。比如言談變得空洞、過度簡單,表情淡漠、對外在的喜怒哀樂沒太大反應,人際疏離退縮、不知不覺就從社交互動中消失,動機意志力變低、對於提升生活、計畫未來等,都展現不出興趣。

  生病後,患者容易覺得變笨了,抱怨是藥物的副作用。雖然藥物可能有部分影響,比如嗜睡、記性差等,但在治療之前,腦子生病就已經對認知功能,特別是操作性記憶、執行功能、語言流暢能力等,造成不好的影響。負性症狀以及認知功能下降,可能是腦功能退化的結果。至於針對改善負性症狀及認知功能的藥物,多半仍在臨床試驗階段,目前主要還是靠長時間耐心的復健。

精神分裂症的發生與病程

  精神分裂症的罹病率大約是0.3%.0.5%,男女機會相當,通常男性較早發病,約十五至二十五歲左右,女生約二十五至三十五歲為發病的高峰期。這個期間是成長階段,要經歷來自聯考、服役、感情、就業、經濟獨立等重大挑戰,而這些不特定的壓力事件,就常成為待罪羔羊,被當成是發病的原因。事實上這些成長過程的各種壓力,每個人多少都要經歷,有些人愈挫愈勇,反而成了大器。但有些個案是「體質上」就有發病傾向。當他們遭遇到某件當時不可承受的壓力,「體質」上的弱點可能就成為誘使病發的重要因子。

  要注意的是,這「體質」不完全來自遺傳(雖然遺傳是精神分裂症主要的致病原因之一)。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因素很多,胚胎時期大腦的發展是否正常、生產時是否順利,都會影響大腦這個敏感的器官。發育過程中,大腦也和周遭環境不停的互動、反饋,來調整神經生理的連結與功能。在體質不佳的狀態下,再碰到超出負荷的壓力事件,或是大麻、安非他命等有害物質,精神分裂症便可能發生。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半是經過一段前驅期慢慢醞釀,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急性發作。患者一般是在急性期,正性症狀嚴重明顯時就醫。正性症狀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錯,但是往往容易再復發,特別是停藥之後,或是碰到新的重大壓力事件時。若經常復發,不但課業、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等實際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腦功能及社會功能也會逐漸的退化,對患者及家人都是很大的負擔。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