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異義

發稿時間:2015/01/24
旅行的異義
旅行的異義
作者|伊莉莎白‧貝克
譯者|吳緯疆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4/12/31

  從波爾多酒莊、威尼斯運河、柬埔寨吳哥窟、北京天壇、西安秦陵、墨西哥海上遊輪,到尚比亞國家公園、哥斯大黎加雨林、黃石國家公園……作者以實際行動走訪世界各地,觀察過去曾被大眾認為不過是種「嗜好」的觀光旅遊行為,如何變成一項規模驚人的「產業」。這一趟探究「旅遊與觀光」的深度報導之旅,從社會公義、生態問題、文化侵略、經濟流動等角度,呈現出你我過去未曾深思的真實樣貌,為我們揭露歡樂與奢華之外的暗黑真相。

文章節錄

《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海市蜃樓

  杜拜的魅力有部分源自它的地理位置──在中東與亞洲戰爭頻繁地帶的邊緣。每一場新的衝突都將會帶來更多觀光客。有些人則是刻意喬裝成軍人。在我們從華盛頓起飛的班機上,身邊便圍繞著為數不少的傭兵或合約軍人,他們在飛往伊拉克、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的途中過境杜拜,準備好好放鬆度個假。這些留短髮的年輕人看起來像是最近才剛從海軍陸戰隊退伍,簽約參加某一場戰爭──在後勤、運輸或其他十幾種領域中擔任私人警衛。杜拜讓我想起越戰期間的泰國,當時美國部隊也有短暫的「R & R假期」(rest and recuperation),許多軍人都到泰國海灘和曼谷的酒吧打發時間,成為泰國觀光熱潮的起點。

  杜拜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龐大政府傾全力發展觀光業,並且善加利用中東地區爆發戰爭與革命的契機。二〇一一年春天,埃及政府在開羅的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鎮壓要求自由的抗議人士,數千名觀光客逃離埃及,杜拜因而大發利市。那場阿拉伯之春革命對民主而言是歷史轉捩點,但卻讓觀光產業頭痛不已,遊輪被迫轉往土耳其,旅客將度假地點從埃及的夏姆希克紅海度假村(Sharm el-Sheikh Red Sea Resort)改成杜拜,使得當地整體的飯店住房率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而且參加一年一度杜拜購物節的人潮增加了數千人。突尼西亞──也是阿拉伯之春的起源地,自民眾開始起身反抗貪腐獨裁政權,共計流失達一半的觀光人潮,其中部分也轉往杜拜。

  二〇一一年的革命浪潮期間,杜拜躍升為整個中東與非洲的頂尖觀光城市,不只吸引最多的觀光人次造訪,也讓觀光客的消費金額達到顛峰。

  如此成就也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一年度觀光盛事產生衝擊──那就是在伊斯蘭曆第十二個月舉行、為期五天的麥加朝聖。只要身體健康、負擔得起旅費,虔誠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必須到沙烏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朝聖一回。麥加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在他遷往麥地那(Medina,他與世長辭的地方)前,一直都住在這裡。由於現代旅行方便,飛機票價低廉,想必核可前往麥加朝聖的負責單位壓力不小;每年獲得簽證的穆斯林不超過三百萬人(時間較短的副朝覲〔Umrah〕可以選擇在一年當中任何時間前往麥加,而且無需經過審核)。

  宗教朝聖堪稱歷史上起源最早的大眾觀光。集體旅行到外地尋求救贖的參拜者需要食宿,啟發旅店老闆和教堂人員對信徒打開大門,開創了新的生意與當時的宗教奇觀。最後,基督徒世世代代遵循三條偉大的朝聖路線:前往耶路撒冷、羅馬,以及西班牙的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大教堂。

  伊斯蘭教徒的麥加朝聖之旅從公元七世紀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前往麥加的傳統路線是走陸路,從大馬士革、開羅及亞喀巴(Aqaba)出發,往南沿著阿拉伯半島的西緣到麥加;或者他們從伊拉克東部的庫法(Kufa)和巴斯拉(Basra)出發,穿越沙漠經過中途的停留站吉達(Jeddah),最後抵達麥加。從耶路撒冷到吉達的這片廣大區域是宗教朝聖的集中地。世界上三大沙漠起源信仰: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均奉耶路撒冷為聖城。對這些宗教來說,這趟「旅程」無疑是最古老與深刻的明喻之一:一趟講述皈依與救贖的虔誠之旅;一回實際的朝聖就是彰顯信仰的最佳行動。

  在早期,到麥加朝聖可能是一項危險之舉。貝都因人(Bedouin)部落會搶奪朝聖者,作為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直到鄂圖曼帝國掌控阿拉伯半島,才讓這類攻擊事件落幕。他們反而出錢請貝都因人保護外國朝聖者,維護穆斯林前往麥加與麥地那途中的安全。朝聖者沿途向貝都因人購買駱駝和食宿,成為那個地區的主要收入來源。在二十世紀初,鄂圖曼統治者建造了一條鐵路,連接首都伊斯坦堡和聖地麥加與麥地那。那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在阿拉伯半島起義反抗鄂圖曼土耳其人時攻擊的鐵路。後來沙烏地阿拉伯在此發現石油,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如今,古老的朝聖鐵路已不復存在,大多數朝聖者都搭乘飛機抵達吉達。麥加朝聖已經成為一門數十億美元產值的事業,原因在今日世界上數十億名穆斯林仍奉行這項伊斯蘭教傳統,使得沙烏地阿拉伯當局還必須立下每年獲選在朝聖期間前往的人數不得超過三百萬人的規定。

  這種現況讓當代的朝聖者多了一分取得簽證的喜悅感,但也為篩選的過程打開了各種可能性──如果不算是貪污、也容易招致非議的勾當正悄悄在暗中進行。

  身為聖地麥加與麥地那的監督與保護者,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和他的政府主導管理朝聖的大小事,決定每個國家能獲得多少個朝聖者名額、核准聖地周遭建築的任何變更計畫,以及興建新的鐵路系統和機場。那就好像義大利政府某天可以決定哪些天主教徒能夠造訪梵諦岡,實現他們一生信仰中的一項絕對需求,以及決定教堂或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的外觀如何改變。

  朝聖實在太重要,因此伊斯蘭國家都設有專門處理麥加朝聖事務的內閣部長。他們的職責為遊說沙烏地阿拉伯的官員提供更多朝聖者名額,也成立複雜的官僚機構,負責分配人事職位、與政府合作朝聖之旅的旅行社,以及旅費金額──這套制度往往有暗中行賄的空間。在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政府手中握有公民繳交的二十四億美元押金,全都是來自等待到麥加朝聖的信徒。二〇〇六年,有部門官員被指控「濫用」這些朝聖基金、賄賂政府審計人員對朝聖帳目放水而遭到判刑。事件發生後,印尼反貪腐團體發起一項運動,要求政府公開帳目說明,如何運用朝聖基金在購買機票及沙烏地阿拉伯的住宿等事務上。他們根據報告指出,目前的封閉系統中估計隱藏數百萬美元的賄賂金額。這項運動受到廣大群眾支持,因為即便是最便宜的朝聖套裝行程,至少也要價將近三千五百美元──對一般印尼民眾來說幾乎是他們一輩子的積蓄。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