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俱樂部

發稿時間:2010/04/03
阿里山俱樂部
阿里山俱樂部
作者|陳月霞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0/03/08

  新書《阿里山俱樂部》的俱樂部不是指現代都市裡的夜店俱樂部,而是日據時代的旅館,也說明了這是本土懷舊著作,作者陳月霞生長在阿里山,下山求學成長,成為自然攝影家,為祝賀今年父親85歲生日與父母親結婚66年的晶鑽婚,而寫成這本書,讀者也因而有了展卷了解阿里山文史的眼福。

  書中指出,阿里山與人有關的歷史很短,大約日據時代日本人前往開闢林場伐木才開始,過去鄒族、邵族等原住民打獵才到阿里山,陳月霞的祖父搬上阿里山就是因為到林場工作,父祖三代在山中生活的記憶,使她長大後產生記錄阿里山過去文史的興趣。

  作者做了相當多文史蒐集與訪查的工作,例如傳聞慈雲寺所在原是日本人的墳場,後來被漢人的廟覆蓋在上面而擋住,今人看不到之前的歷史遺跡,不過,陳月霞曾經到日本訪問當時住在阿里山、年近90的日籍老鄰居,記錄了口述的回憶;她的父親記憶力驚人,也記錄下來許多阿里山的歷史。

  有趣的是,作者也記錄下母親曾在阿里山開茶室,雖有風波,卻不帶顏色。那是因應上阿里山林場工作的退役軍人與榮民需求而設,希望賺些茶水錢。不料與茶室相通的隔壁雜貨店被順手牽羊,得不償失而收攤。這也是阿里山至今唯一的茶室,後來成為山上第一家天主教堂,後納入沼平公園,成為日本櫻花樹的家。

  書中對阿里山自然環境也記錄甚詳,包括3000年神木死亡經過的阿里山神木奇譚、二萬坪地景正流失顯示的天災人禍,還有樹靈塔、姊妹池等故事,作者感嘆阿里山經過數十年的觀光洗禮,阿里山俱樂部況味盡失,阿里山逐漸消失,她能做的是以影像和文字為母土留下些許歷史鴻爪,讀者讀後也必感觸很深。

文章節錄

阿里山神木奇譚

  牠,碎屍萬段。

  牠,晚景悽涼。

  牠,生前幾款命運,死後幾款遭遇。

  還沒被人類發現以前,牠和眾多親族,盤踞阿里山區,個個高聳入雲,傲視群倫。數千個年頭,牠怡然自得。

  1906年,當牠和眾多親族被發現,之後,旋遭抄家滅族,牠雖倖存,卻目睹親族,慘不忍睹。

  有關牠的故事,傳頌多時,無論生前死後。

  1906年牠被寫入歷史,人們記錄牠,身高四十點九公尺,胸圍十八公尺,直徑六點三公尺,年齡三千歲,最低枝幹距地表十三點六公尺,發現者小笠原富二郎;隸屬家族,台灣紅檜;所在位置海拔二千一百八十二公尺。

  1953年,春雷乍響,折損牠最大枝幹。

  1956年,春天剛過,初夏雷霆,讓牠飽受祝融之苦。死了也罷!偏偏人們不肯善罷干休,矮不籠咚的一群人,在牠根頭邊,喧鬧不休,說要打火,救神木。

  誰是神木?

  牠是神木。

  什麼時候牠由一株平凡樹木,成了神之木?

  那是牠活了三千年,親族正亡魂時。

  牠到底多少歲數,連牠自己也不清楚。

  曾經有一家子在牠身旁觀望,「怎麼可能!台灣歷史只有四百年,怎麼會有三千年的樹?」男主人這樣嚷嚷。

  對人類的無知,牠一向貫徹牠的態度,緘默。

  最早時,牠曾見過一兩個土著,弓著箭在牠身邊掠過。那時,親族們都安然無恙,有的怡養天年,有的正值壯年,有的不斷孕育下一代。忽地,一天,土著帶來一名皮膚白皙的東洋人,在牠們群族間繞來轉去。名叫石田常平的東洋人,身上不佩戴任何武器,想來是最無害的人類。這東洋人對牠們指指點點,亮出皮尺,量牠們的身,嘖嘖稱奇。眼神吐出的是崇拜;然而,人類的崇拜,往往給被崇拜者帶來慘敗。

  果不其然,數月之後,石田常平帶著小笠原富二郎,來到牠身邊。他們對牠死敲猛打,確定,牠家徒四壁,決定放牠一馬。條件是,牠扮神木。他們將牠身旁伴隨成長的生物,逐一消滅,用木柵將牠團團圍住,明示這方圓之地,唯牠獨尊。然後,在牠身上穿上滑稽的草裙,東洋人稱「七五三繩」,就是用一堆粗稻草結成的粗繩,之後再在七五三繩上面,鑲上一束束垂聚的稻草和串串雪白的紙,最後立一長柱,上方頂著一面書寫著「神木」的小木牌。

  1910年3月13日(明治43年),嘉義廳津田毅一廳長登阿里山,主司「阿里山神木」祭祀典禮。此後,牠在後來移民的細瘦矮小日本柳杉林中,鶴立雞群,體形更顯雄偉。

  1913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進牠腹地,在牠底下,織出一個之字型的鐵支仔,人們給這地方取名「第三分道」。

  1925年(大正14年),牠被寫入教科書,由台灣總督府發行,在公學校用國語讀本第一種卷九的第一課……。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