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課本留白處

發稿時間:2015/03/07
寫在課本留白處
寫在課本留白處
作者|徐國能
出版社|九歌出版
出版日期|2015/02/01

  散文家徐國能新書《寫在課本留白處》特地題獻給擁有「草色漸青之心」的青少年朋友。此書的風格單純、清澈,特別適合孩子閱讀,然而貫穿其中對詩詞的引用和琢磨,更暗藏著豐富的文化意涵,一般讀者讀來也能覺得豐富有味。展卷之間不但能見到文學家平易近人的詩心感悟,且能通過名家帶領,重新鑑賞古詩詞中的文字與意境之美。 

文章節錄

《寫在課本留白處》

時間之詩

「從來繫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收拾舊書,從《麥田捕手》中落下的小卡片上寫了四句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無限,剎那存永恆。」背景是原野上一朵小花的特寫,早已忘了這是幾歲時的收藏,當時覺得這首小詩相當雋永,長大後才知到這是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作品,再次被這首小詩觸動的剎那,我不禁想:「那麼什麼是永恆呢?」

  將手錶放在耳邊,裡面喀嚓喀嚓地發出輕微的聲響,敏感的詩人說那是死神在遠方的腳步,走向收割……。但我想那是地球轉動的聲音,順著幾何的軌道線自轉、公轉,於是我們有了日、月、年,再經過人工精密的切割,我們把地球的轉動縮小在手腕上,讓三根長短不同的指針詮釋宇宙或生命的奧義。據晉朝張華的《博物志》載,古代有個人登上了太空飛船,航行幾天後便「茫茫不覺晝夜」,離開地球,他首先失去的是循還往復的時間感。

  我們活在分分秒秒中卻常渾然不覺,時間的腳步匆匆,為了有效、妥善地融入這「時代的巨輪」,我們每天在既定的作息中按表操課。鐘聲一響,大家魚貫走入教室,認命地讀書寫字;鐘聲再響,片刻的休憩,這才發現書本外的真理正搖蕩在金陽與綠葉之間。幾次鐘聲,便過一天,日復一日,便有了年歲。原來人生便是被這些時間的小片段所堆湊而成的,我們必須追上那鐘聲的腳步,現代社會的每個人好像惟有在時間的脈絡上才能體驗自己真實的存在。

  古人沒有機械鐘錶,但對時間也有很敏感,形容時間極短的詞有:須臾、剎那、斯須、彈指、俄頃、轉瞬……等。佛經裡面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據現代的科學家研究,佛教中的一剎那大約是0.0133秒,近於照相機快門的速度,也就是說,當我們隨意拍下一張照片時,那就等於保存了生命中的一剎那了,而這一剎那中,竟包含了那麼多的生與死,念之使人驚駭。

  詩人對於時間的感受與描寫多屬主觀,長髮可以「朝如青絲暮成雪」;飛燕秋去春來,人間竟然已歷百代興亡。而苦悶的時候則是「愁來一日卻為長」,這度日如年的感受大約是我高中時上數學課時的心情。詩人不僅感懷人生的盛衰,同時也以多情的心靈面對時間,把不可挽留的昨日當成棄我而去的絕情者是李白的浪漫;而因為當下的歡樂太珍貴了,那風流的紅杏尚書便「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他盼望夕陽多留片刻以盡未完之興,然而時間又怎麼可能因誰而改變他的行跡呢?

  於是詩人也有了奇異的狂想:「從來繫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唐.李商隱〈謁山〉)這篇神秘、難解的作品,表現了作者無法挽留時光的悲恨,他沒有長繩可以綁著太陽,不能阻止時間的逝去,只好入山找尋那位多次眼見滄海變桑田的永生女神——麻姑,請她賜予不死的仙藥,然而仙女只給了他一杯「春露」,有人說是「春露」是酒,有人說是藥,但我想那也許只是一個暗示:春天的露珠晶瑩冰涼,轉瞬消滅,然而透過那清澈的水滴,我們或也能在其中看見一個永恆的世界。時間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因此生命並不用追求虛空的長度,而在於從任何一刻發現自我價值,以及真正明白我們所處當下的意義,那或許便是「掌中握無限,剎那存永恆」的真諦吧。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