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武者修行

發稿時間:2015/03/07
建築武者修行
建築武者修行
作者|光嶋裕介
譯者|林書嫻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5/02/04

  本書寫的是建築巡禮與歐遊軌跡,作者光嶋裕介以誠摯洗練的筆觸記錄個人十年間獨有的、在專業與業餘領域間的各項觀察,融合犀利的視角與未泯的童心,朝著獨當一面的建築師之路邁進,我們可以看到這位青年如今除了在建築界大放異彩,在筆耕的園地上亦收穫頗豐,而這樣的修行,將永無止盡。

文章節錄

《建築武者修行》

皮吉奧尼斯之路

  過去,是誰、以什麼樣的姿態走過這條道路呢?

  我走在衛城山丘若隱若現的道路上,思索著這個問題。不遠處似乎就是帕特農神殿(Parthenon)。那些刊載在教科書上的歷史,飄散在雅典城市之中。

  如同前述,我在柏林的事務所工作期間,盡可能到處探訪歐洲各地的建築。最初到訪的,也是學生時代以來曾造訪多次、讓人渴望一再前往的城市之一──希臘。

  初次踏入希臘那天,遵循旅行的鐵則「一抵達到訪城市,就先去城裡最高處」,我首先登上利卡維特斯山丘(Lycabettus hill),在丘頂環顧俯視落日時分的雅典。喝著在撐起大紅陽傘的小雜貨店買的氣泡水,不特意將目光聚焦在某處,而是眺望整個城市。空氣中吹來一陣像是從粗糙岩層表面捲起的乾燥微風,油然生起一股彷彿沒入歷史洪流中的優雅情緒。這片土地上存在某些事物,能讓人感受自古代以來層層積累的歲月,就像吹奏音樂般,使人如沐春風。

  當我的思緒騁馳在這些純然的歷史事物之中時,突然莫名在意起腳下的石板路。那看似尋常的鋪面,卻又略顯不同。那是由大理石等數種石材完美組合而成的「石材拼接」,非常精采。再更仔細觀察,處處可見細緻的造型工法,宛如近代繪畫之父馬諦斯的剪紙畫作。石材並未被琢磨成同一形狀,它們如拼圖般契合的鋪設,展現出絕妙的組合,顯露出砌石工匠的驕傲,同時也保留了手感痕跡,實在非常美麗。想像著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得等或許都曾漫步於此,我沒來由的感到雀躍。

  之後時隔八年、直至二○○七年再度造訪時,我才從在柏林共事的希臘友人亞納斯口中得知,衛城山丘上的石板路是由建築家季米特里斯‧皮吉奧尼斯(Dimitris Pikionis,一八八七-一九六八)所設計。亞納斯背景特殊,他自醫學院畢業後才開始對建築感興趣,後來更被索布魯赫‧胡頓建築事務所錄取為實習生,是個性格非常爽朗、帥氣的男孩。因為曾以醫生為職志,他的手非常巧,製作模型功力了得。亞納斯斷言,傳統建築文化強勢的希臘得以邁入近代化,皮吉奧尼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無疑是希臘代表性建築大師之一。面對衛城底蘊存在感強烈的歷史與傳統,皮吉奧尼斯必定也曾苦惱過身為活在現代的建築師,該如何著手設計才好? 最後完成的,是這兼具對過去的敬意及創新的石板路。即使鋪設完成至今不過半世紀,卻讓人感到彷彿與城市的歷史交疊,歷經風霜依然十分獨特。皮吉奧尼斯之路的出色之處,正是這份讓人懷疑它是從久遠前的古代就已存在的神祕感。

  話說回來。我在一九九九年夏天進行人生首次的自助旅行,前往最初的目的地雅典時,登上衛城山丘的制高點,那裡佇立著神聖、崇高而莊嚴的帕特農神殿。我仍清楚記得自己被聳立在岩層之上的魁偉神殿深深吸引。即使歷經同等長度的歲月,石造與木造建築所展現的風情截然不同。親眼見識到這與日本建築文化有著顯著差異的神殿建築,心中產生無法與之匹敵的落寞心情。在地勢複雜起伏的衛城大地上,唯有帕特農神殿擁有明確的水平面。我因此意識到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實──唯有創造出平坦之處,人類各種生活行為才有可能展開。我甚至認為,或許建築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構築平面,使它能架起遮風避雨的屋頂。我對著地面陷入更深的思考。眼前的是最新一層的地面,而在這之下的,應該就是與時光流逝一同被埋葬的古老地面,也就是億萬年的時間(歷史)……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